首页 > 内分泌与代谢 > 肥胖症

预防三高要“少坐多动”

2015-01-31 00:34:12华人健康网

  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统计处资料,代谢症候群衍生疾病的死亡威胁年年攀升,且2013年死亡率31.3%,超越恶性肿瘤的29%。不过,调查发现,台湾民众可正确回答“三高”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比例仅3成,认知度缺乏,加上不爱运动,长期易增加肥胖和三高疾病的罹患风险。

  代谢症候群5指标 多数民众认知不及格

  代谢症候群的5大指标,分别为腹部肥胖(腰围)、血压、空腹血糖值、血液中好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若3项以上指标出现异常,则为代谢症候群,未来罹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至6倍。

  预防疾病要先认识危险因子,不过,千禧之爱健康基金会公布”2014代谢症候群与运动认知度调查报告“,发现1200名六都成年人中,能正确回答“三高”的比例仅29.3%,正确回答5个代谢症候群指数仅19.5%,正确回答健康男性腰围上限90公分、女性80公分的只有15.6%,知道腰围代表内脏脂肪者只有28.4%,显见民众对代谢症候群的认知度普遍偏低。

  防内脏脂肪堆积 腰围控制男90、女80

  千禧之爱基金会董事长、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誉教授孙璐西表示,代谢症候群多起因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腰围上的内脏脂肪。一般来说,脂肪细胞可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皮下脂肪组织稳定,没有异常游离脂肪酸分泌的现象,代谢正常,容易形成西洋梨型肥胖体型,身材肿胖却非代谢症候群患者。

  而内脏脂肪堆积易形成中广身材的苹果型肥胖,内脏脂肪组织代谢活性高,会分泌过多的游离脂肪酸致使代谢异常。若腰围越大,代表内脏脂肪堆积越多,未来罹患代谢症候群和三高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运动也难瘦!原因:动太少、动太弱

  控制腰围和三高、健康均衡饮食,以及规律的运动习惯,有助于预防代谢症候群。但千禧之爱本次调查却发现,72.1%有运动习惯的人当中,仍有32.9%民众BMI过重、26.3%饱受三高或代谢症候群所苦。

  阳明大学运动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及运动治疗暨辅助科技研究所教授陈俊忠认为,可能原因是运动总量不足或强度不够所致,建议养成“少坐多动”的体能活动习惯,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强度的有氧运动;若生活忙碌,无法花费额外时间增加活动量,也可透过通勤走路、做家事、倒垃圾等方式,将劳动变成运动,增加非运动性量的消耗,减少肥胖和代谢症候群的风险。

  陈俊忠教授认为,走路是最简单的动态活动,多走多健康,尤其达到每分钟150步以上的走路速度,更有助于预防代谢症候群。2013年比利时文献就记载,每天增加快走4000步(约30分钟),可降低糖化血色素HAB1C数值0.5%,推估可减少3成糖尿病并发症、4成糖尿病相关死亡率。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