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患者称为“星星的孩子”,但这诗意名字的背后,是相关家庭的“锥心长痛”。今日是第三个“世界自闭症日”,记者采访获悉,深圳自闭症患者近年有上升趋势。专家呼吁,应完善对自闭症患者的社会保障,并尽快启动深圳儿童自闭症流行病学调查,以便为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自闭症患者变多了
在深圳市康宁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卢建平的印象中,1995年若能遇到一例自闭症患者,所有的医生都会来看,觉得是个很罕见的病例,而现在康宁医院儿童心理科一个月就能收治几十个病例。深圳自闭症患儿在增加,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
我市有多少自闭症患者?卢建平告诉记者,目前并无确切数字,因为没有专业机构对此做过流行病学调查。国际上,自闭症患病率在万分之二至十三之间,香港则在万分之五至七之间。
不仅是深圳,近10年来,全世界的自闭症患者都在增加,卢建平认为,这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关联。“一方面,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在深入,这有助于准确识别,而不再认为是别的疾病(如智力障碍)。另一方面,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在增多,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到人类的出生健康。”
自闭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是国际间一个热门研究话题,至今未有非常明确的答案。不过卢建平告诉记者,这些研究在总体上澄清了一点:“原来以为自闭症与母亲的冷淡、对孩子疏于情感交流等养育环境有关,这一说法现在被明确否定了,这是一种神经与心理的发育障碍,生物学原因是主要的。”
0-3岁是发现与治疗黄金期
李女士很早就感觉到,女儿说话比别的小朋友迟很多,也很少与她有眼神交流,想吃东西时就把父母拉到冰箱前用手指,李女士以为这只是女儿发育比别人缓慢。直到女儿快4岁时,她才不得不接受现实,带孩子参加康复训练。
采访中发现,因不少家长不愿接受现实,而让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治疗与康复时间。如“语言障碍”是自闭症的症状之一,而1岁多至5岁是语言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四五岁时才接受干预,效果就不如一两岁时来得好。
“家长要抓住0—3岁这一发现与治疗的黄金期。”卢建平解释,由于自闭症的病因还不很明确,因此目前缺乏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而对于以特殊教育与康复训练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从儿童发育的角度,年龄越小就越有可塑性,干预效果也越好,能极大地减少孩子的精神残疾程度,有利于孩子回归社会。
不过,由于2岁以前的自闭症孩子与正常孩子的差别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从“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出发,目前我市已启动自闭症的三级网络防治体系:社康中心、保健机构、幼儿园等基层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家长一旦发现有自闭症可疑症状的孩子,应及时转介到有自闭症诊断资历的专科医院,进行专业评估、明确诊断、及早制定干预计划。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