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卫星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心衰诊疗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擅长采用中医方法对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心律失常、室早、房早、房颤,心肌炎,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支架、搭桥术后以及胸痹心痛、心悸、失眠、不寐、喘憋、水肿、乏力、头晕、卒中、偏瘫等疑难杂症的治疗。
“心力衰竭”这个词,听上去很凶险,实际上也确实很凶险,会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东城中医医院心脑血管专家鲁卫星主任表示,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综合征。换个通俗的说法,心脏是我们身体的血液中心,作用是把有营养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再把全身各处利用过的血运回来。如果心脏病了,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任务,而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的最终阶段,也就是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
心衰主要问题在于气虚血淤、阳虚水泛
鲁卫星主任表示,中医学中原本没有“心力衰竭”这个病名,而是分属于“心悸”、“喘证”、“水肿”等不同情况;部分左心衰夜咳和咯血、右心衰淤血性肝硬化和胸、腹腔积液,又分属中医的“咳嗽”、“血证”、“积聚”、“悬饮”、“鼓胀”等情况。以上这上症状的共同点是以“悸—喘—水肿”为主,诊断依据有心悸、气急、不能平卧、咳嗽、咯痰、颜面唇甲发绀、四肢寒冷、水肿、尿少或无尿、精神萎靡,烦躁汗出、下肢水肿等,现基本达成共识,认为这些症状与西医的“心力衰竭”基本吻合。
心衰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过程,病因可为先天不足或病后失调、久病、各种失血、过劳、思虑太过造成气血阴阳的亏虚,最终心失所养,发病关键是心阳气虚。心的阳气充足,才能维持全身血液正常运行和心脏的正常搏动;心阳气失调,气血运行出现障碍,长年累月得不到纠正,由轻渐重,最终导致心悸怔忡,血脉淤阻,水道不利,少尿水肿。
此外,心与肺同处胸中,正常的气血运行维持着肺主呼吸的功能,心气不足会引起肺失肃降,肺气机升降出入异常,就会发作胸闷、喘息、气促等症状。因此在心衰的疾病过程中“血、气、水”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迫使疾病加重。
中医认为,心衰主要问题在于气虚血淤、阳虚水泛,其中气虚、阳虚是本,血淤、水泛是标。也有由阳虚发展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的可能。治疗是应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为主,同时应当兼顾个体差异,根据症状的不同辨证论治。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