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如何降压 如果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尤其是发病1周以内,血浆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脑缺氧、疼痛及精神紧张等,并由此引起反射性血压升高。
此时机体本身会对这一系列的变化作出生理反应进行调整。如果在这一阶段过多降低血压,有可能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不利于病情的控制,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急性脑梗死后,血压往往升高,若>180/110mmHg,应给予降压治疗。
但要注意,降压宜缓慢,待发病1周后病情平稳时,方可将血压维持在160/89mmHg以下。 急性出血性卒中如何降压
与缺血性脑卒中相比,出血性脑卒中的降压治疗更为复杂:血压过高会导致再次出血或活动性出血,血压过低又会加重脑缺血。赵教授说,对这类患者,将血压维持在脑出血前水平或略高更为稳妥。
血压过高(超过180/105mmHg)时,可在降低颅内压的前提下慎重选用一些作用较为平和的降压药物,使血压平稳、缓慢降低。一般2小时内血压降低不多于20%。血压降低过快、过多均可能会对病情造成不利影响。
急性脑出血卒中时,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为宜。 卒中患者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急性期,二是康复期。在康复时期,患者有可能发生血压升高的情况,一般不需要紧急治疗,除非有其他内科疾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
短暂的血压高,血压小于180/95mmHg,可以不干预血压,只进行对症处理。血压持续超过180/95mmHg者,尤其是原有高血压脑病者,应严密监测血压,进行抗高血压药治疗。
年龄不同,血压管理也不同 赵教授说,卒中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应特别警惕降压不当造成脑组织缺少氧气和养料,血压控制应较其他年龄组保守。 ◇<55岁,卒中发病时血压容易升高,若>180/110mmHg,应予降压治疗。
◇55~64岁,若早期血压>200/110mmHg,可缓慢降压,1周后若病情平稳,可维持在160/89mmHg以下。
◇65~81岁,当血压>210/110mmHg时,应非常慎重地缓慢降压,否则容易引起患者血管狭窄,加重卒中病情。
◇<160/90mmHg的急性卒中,尽量不急于降压治疗。应先行抬高床头、吸痰、导尿、镇静处理后,再缓慢降压。当然,若患者在家,身边的人应马上拨打120急救,送往医院治疗。
控制血压,还得从日常生活入手 介绍了控制血压的知识后,赵教授笑道,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些复杂?不过,控制血压说简单也简单,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改变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工作压力过大,不要过劳,注意稳定情绪,适当休息,戒烟戒酒,并坚持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等。
做到这些,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辅助控制血压,避免陷入卒中这个危险的泥潭中。对于卒中患者,在恢复期更应如此。 最后,赵教授寄语《家庭医药》广大读者,一定要对血压给予高度重视。
赵性泉 主任医师、教授、神经病学博士。现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卒中单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神经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尤其是脑血管病方面有较为突出的专长。
近年主要致力于卒中重症监护和脑出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参与中国第一个国际标准卒中单元的建设,并负责卒中单元的管理和日常运作,同时主管中国卒中培训中心培训工作 。
(实习编辑:黄丽芳)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