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减肥 > 关注肥胖

超重、肥胖与健康

2022-04-02 16:06:58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严峻,尤其是肥胖的问题日益突出。

超重就是指体质指数(BMI)为24.0-27.9kg/m²,肥胖是指BMI超过28kg/m²。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18岁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人数已经达到了50.7%。超重和肥胖,现在不仅仅停留在身材变化的层面上,他们已经与健康状况紧密相连。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PLUS

超重、肥胖的危害

目前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冠心病、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儿童高血压、高胆固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1.超重、肥胖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BMI每增加5kg/m²可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27%;超重人群是体重正常人群的1.26倍,肥胖人群的发病风险则更高,1.69倍。

2.肥胖、超重可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是健康人群的4.03倍。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PLUS

3.超重、肥胖可增加绝经期女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对于绝经期女性而言,超重可增加乳腺癌12%的发病风险,肥胖人群可以增加16%的风险。

4.超重、肥胖增加儿童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近几年越来越高,这与儿童、青少年肥胖脱不了干系,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正常体重的4倍。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PLUS

5.超重、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2017年全国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59.0万,13.5%的心血管疾病与超重和肥胖有关。

超重和肥胖俨然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成为了诸多慢性病的“帮凶”,甚至是一些疾病的“主谋”。

图片来源:图堆网

导致肥胖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能量失衡”,因此想要避免肥胖,就要从控制能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两方面入手,维持吃动平衡,简单说还是那几个字:管住嘴,迈开腿~管不住嘴的小伙伴可以搭配使用舒尔佳奥利司他胶囊进行排油排脂,减少对脂肪的吸收,健康生活每一天~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