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举行“爱肝护肝,享受健康”肝病义诊活动,聚焦病毒性肝炎,特别是慢性肝炎的规范诊疗、小儿肝炎特点、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抗病毒适应症扩大等热点问题,为市民提供最新且专业的肝脏疾病健康知识与保健指导。
世界肝炎日义诊现场
消除病毒性肝炎任重道远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天新发8000多例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相当于每分钟有五个以上的人感染,病毒性肝炎每年仍导致100多万人死亡,但目前只有1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诊断,其中只有22%的人接受治疗,这仅占全球卫生总负担的2%。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公共卫生威胁(与2015年基线相比,死亡率降低65%,发病率降低90%)。
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流行率约7%,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约7800万,每年因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病死亡约30万例。近年来,我国慢乙肝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乙肝疫苗的普及、“小贝壳”乙肝母婴阻断、“肝癌早筛早诊彩虹计划”等项目的开展,显著提高了社会大众对乙肝的认知,更多的乙肝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有了更多的临床治愈机会。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应继续保障乙肝疫苗的接种,进一步扩大慢性乙肝诊治人群,提升乙肝的筛查诊治,以及提高乙肝相关肝病,特别是肝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覆盖率仍是肝炎防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专家呼吁主动筛查乙肝
彭劼教授呼吁市民要重视乙肝筛查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彭劼教授在义诊当天接受媒体采访,呼吁市民在防治病毒性肝炎方面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主动筛查,尤其家庭有乙肝阳性的,建议其他所有成员都主动检测。乙肝筛查可做乙肝表面抗原试纸检测,只需要扎手指获取1滴血几块钱的成本当场就能知道自己是否感染。
2、因为乙肝相对隐匿,不太容易发现,很多转氨酶不高但疾病仍往前进展,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目前慢乙肝新版指南已将乙肝治疗的关口前移,不会等到转氨酶升高有肝炎活动了再治疗,而是发现病毒即开始治疗。
3、儿童肝炎更应该积极治疗,疗效会比成人好。儿童肝炎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分辨原因才能精准治疗,如果是药物引起的就要停止使用该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生素、中成药等都是最常见能引进儿童肝炎的药物,如果是甲肝和戊肝,这是自限性的肝炎,通常可自愈。但如果是乙肝和丙肝,就必须要积极治疗,避免疾病慢性化。
我国HBV母婴传播率仅0.2%
侯金林教授团队2015年启动“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小贝壳项目),希望从源头入手,切实落实乙肝的一级预防。目前,该项目在全国已有1593名医生注册并管理了34358名乙肝孕妇。在WHO肝炎部门专家的指导下,撰写发布了中英文版《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小贝壳项目提供了在真实世界中实施HBV母婴阻断综合管理措施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HBV母婴传播提供了重要依据。该项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HBV母婴传播率很低(2023年0.2%),远低于WHO制定的消除目标(2030年2%),并且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类型及等级的医疗机构等场景下HBV母婴传播率均很低。
aMAP评分助力肝癌筛查
在我国,肝癌(HCC)是导致病毒性肝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HCC的疾病分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疗效。经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术后的早期/极早期HCC患者平均生存时长超过5年;相反,晚期HCC患者平均生存时长不足1年。HCC早诊的实现取决于在全民普及早期筛查。定期筛查是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我国慢性肝病患者基数庞大,各地卫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目前尚未全面普及HCC筛查工作。
针对目前我国HCC筛查困境,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侯金林教授领衔全球大规模临床研究,创建并验证了一个适用于各肝病病种、各种族的肝癌发生风险预测模型(aMAP评分)。aMAP评分由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这5项常见检验指标构成,可准确预测HCC发生风险,并可识别出一半以上的极低风险人群(年HCC发生率低于0.2%)免于频繁筛查。目前,该评分通过进一步优化迭代,构建了两个更加精准的肝癌风险预测评分(aMAP-2和aMAP-2 Plus)。这两项新型评分克服了现今大多数预测模型的缺点,可实时动态反映患者肝癌发生风险。此外,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基于aMAP系列评分的序贯肝癌筛查策略,可有效富集肝癌高风险患者,实现社区、医院一体化的精准筛查新模式,大幅节省医疗资源,极大提高我国肝癌早诊率。
(通讯员:邓淑云、凌伟明 图片:39健康摄)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