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慢病越来越多,超声检查需求与日递增。据统计,中国一年的超声检查需求高达20亿人次,医院普遍存在超声医师人手紧张。目前我国超声医师的缺口大概在15万,尤其基层超声技术人才缺口大,而且基层超声医师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2月26日,由海珠区卫生健康局指导,海珠区超声质控中心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海珠区城市医疗集团联合主办的2025年海珠区超声医学临床应用基层培训班暨“超医赛技”超声病例大赛在海珠区江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圆满举办。进入决赛的10名选手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海珠区中医医院陈晓医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朱俊燕医师获得一等奖。
决赛选手进行病例分享(39健康摄)
这种“以赛促学、以训赋能”的创新模式,为基层超声医师搭建了竞技交流的舞台,可以帮助提升基层超声水平,带动区域超声医学高质量发展。
5G赋能超声病例“云端对决”
“超医赛技”超声病例大赛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海珠区各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参与。来自区内个积极了机构的27份精选病例通过云PACS远程会诊系统和瑞影云AI辅助平台完成初赛评审。借助5G高速传输技术,选手实时上传高清超声图像,与专家进行跨时空病例研讨,最终10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决赛现场选手们围绕“脂肪肉瘤的隐秘角落”“胎儿‘不完美’的耳朵”“穿越肝内结节‘迷宫’”等精彩病例展开比拼,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的诊断思路。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红梅(医院供图)
海珠区超声诊断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红梅表示,通过5G赋能,本次大赛实现了超声病例及图像的高效传输与评审,为基层超声医师搭建了便捷的学习与交流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借助云PACS的远程会诊功能,专家可实时指导基层医师解决疑难病例;通过瑞影云的在线传图功能,实现了跨地区、跨科室的学术交流与技能提升。这一系列智慧化应用,为海珠区基层超声医学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海珠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供支持。
百名基层医师接受专业培训
超声检查是一个普及程度非常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没有辐射,适合所有年龄人群,而且设备便捷,价格相对便宜,所以非常适合在社区医疗机构开展。
“做超声检查的时候,大部分我们医生都是自己去打切面,然后进行诊断,这种单人单机的操作模式,往往工作量非常大,同时在质量控制方面,基层超声医师的水平有待提升。” 刘红梅介绍,海珠区已经成立了超声诊断质控中心,借助海珠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带动基层和社区的超声医生队伍发展,通过培训包括病例大赛,能够让基层和社区超声医生变得更专业。
本次会议还举办了超声医学临床应用基层培训班。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李素淑教授带来《超声医学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主题培训。从超声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应用范围、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到应用前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基层超声医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内容非常实用,帮助我们解决了工作中的许多困惑,也让我们对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据了解,近年来省二医一直致力于构建“互联网+”超声培训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海珠区基层超声医师提供系统化、规范化、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截至目前,医院已成功举办3期基层超声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百余名,显著提升了基层超声医师的综合能力,为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协同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造超声医学发展的“区域典范”
2025年海珠区超声医学临床应用基层培训班暨“超医赛技”超声病例大赛(39健康摄)
“超声检查方式普及非常广,能够简单直接地发现病例,价格又相对便宜,此次超声医师的病例分享比赛对于推动整个海珠区超声医学发展意义深远。”海珠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周瑞坚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海珠区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政策、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基层超声诊疗服务能力、加强超声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以赛促学、以训赋能,海珠区基层超声医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助于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以建促强、以强惠民”的目标。未来,希望能够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创新技术应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发展的典范,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作为海珠区区域健康联盟牵头单位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东片区)牵头医院,省二医将继续深化与各级机构的合作,以智慧医疗为抓手,将智慧医疗与专科联盟建设、海珠区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有效结合,推动点对点基层医疗机构协同,助力海珠区超声医学高质量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每一个患者都能享受到更加精准、安全的医疗服务。
(通讯员 黄怡辛)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