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北的57岁高女士,7年前从自行车上意外摔倒,被诊断为寰枢椎脱位,但一直没有规范治疗。高女士时不时觉得四肢无力,最近半年症状加重,走路感觉像在“踩棉花”。经多方打听,她找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艾福志教授。
艾福志教授接诊后,结合高女士的临床资料,为她制定了周全的手术方案,并于9月4日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三天,高女士精神状态良好,四肢活动自如,将于近期出院。
寰枢椎脱位未规范治疗,7年拖成“大问题”
据高女士回忆,7年前她从自行车上意外摔倒时是前额部着地,随即出现四肢感觉障碍伴无力,活动受限,无法独自起身或站立。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寰枢椎脱位后,一直没有进行规范治疗。期间上述症状好转,可以独自行走,活动轻度受限。但最近半年来,她感觉症状加重,并逐渐开始走路不稳,感觉像在“踩棉花”,还出现双下肢冰冷感、双手精细动作障碍、胸部束带感等症状。
经详细检查发现,高女士是由于陈旧性齿突骨折导致的寰枢椎脱位,双侧寰枢侧块关节已形成畸形的骨痂连接,寰枢椎长在了一起。“齿突骨折后,前方游离的齿突与后方枢椎之间形成畸形愈合骨痂,寰枢椎之间存在广泛的骨性连接,这使脱位的寰枢椎复位困难,即临床上所说的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艾福志教授介绍,单纯后路手术无法解决脊髓压迫问题,必须通过前路松解、减压。但是全国能完成此类上颈椎手术的医生寥寥无几,艾福志教授是其中之一。
艾福志教授指出,寰枢椎即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颈椎,后方毗邻延髓、颈髓等重要的神经结构。寰枢椎脱位后,由于脊髓受到压迫,患者常出现的症状包括颈项部不适,左、右转头受限,四肢无力、麻木和大小便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等症状。
“最常见的需要行经口咽前路手术的情况是颅底凹陷症和陈旧性齿突骨折导致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如手术不当,会出现瘫痪甚至猝死等高风险事件。而目前高女士的情况更为复杂,是一种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手术难度较一般的难复性脱位更大。”艾福志教授称,高女士的情况原则上需要经口咽前路截骨松解,如果可以松解且复位理想,直接从前路进行固定,手术则完成;若不能松解,则需要采取备选方案,即经口咽前路直接切除压迫脊髓的部分第二颈椎,进行脊髓神经的直接减压。
利用前沿科技设备,完成高难度手术
经科室讨论,艾福志教授团队决定进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手术。为了使复杂的手术顺利进行,专家团队进行了周密的术前规划,以及利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如术前精确测量手术置钉参数、截骨松解部位,应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C臂、O臂术中三维重建,高速磨钻等。
9月4日,如期为高女士实施TARP手术。术中在松解寰枢椎两侧侧块关节后,发现寰枢椎之间可以活动了,在术中大重量(12kg)牵引下,术中透视发现稍有复位。“看来情况比设想的要简单些了!化难为简,经过松解可以复位,手术难度系数下降了很多,完全可以按照既定的计划完成。”艾福志教授如是说。
手术很成功,术后透视显示脱位的寰枢椎完全复位,神经压迫完全解除!高女士精神状态良好,四肢活动正常,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几天就可以下地完全自由活动了。高女士说:“医生和患者之间也存在一种缘分。很幸运我们选择了艾教授,我们全家真心感谢艾教授为我做了这么成功的手术!”
艾福志教授表示,如果高女士在7年前出现寰枢椎脱位时,及时接受规范治疗,病情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他提醒广大患者,当检查出寰枢椎脱位时,应该及早就医,接受规范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免低头、屈颈的高危动作,尽量佩戴颈围固定颈椎。
原创手术技术造福患者,全球直播让世界瞩目
艾福志教授告诉39健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系统是由我国骨科尹庆水、艾福志团队自行研发的,属于原创性技术,历经20年的研究,已治愈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等颅颈交界区疾患的患者,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特别得到了以印度著名神经外科上颈椎专家Atul Goel为代表的全球各地脊柱外科、神经外科专家的一致认可。
为了展示我国上颈椎手术在世界上的领先水平以及进行技术交流,借此契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联合举办了“颅颈交界区畸形国际网络会议”,会议由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主办。
会上,艾福志教授向全球直播展示了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全过程。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主任高梁斌教授、手术室谭淑芳护士长等的大力支持下,手术顺利完成。通过本次国际直播会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上颈椎治疗的原创技术,艾福志教授精湛的手术技术也获得了世界同行的好评。(通讯员:张阳、黄睿、吴炯林)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