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是急性心梗,需要立即进行急诊支架植入手术!”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胸痛中心接诊了一名60岁的胸痛患者林叔,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胸痛中心立救治急性胸痛程序立即启动,在林叔呼吸心跳都已经停止的情况下,开展抢救并在3分钟内完成支架植入手术。最终成功救治林叔,让他转危为安。
为生命争分夺秒,3分钟完成血管再通
负责抢救林叔的心血管内科张海峰副教授和急诊科吴满辉主治医师回忆,当时急诊科接诊林叔后考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且已发生过心室颤动,需紧急进行紧急开通血管!“那时患者情况已经十分危险,容不得再耽误一秒时间。”张海峰副教授介绍,正值疫情防控期间,当时他请示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和副主任周淑娴教授后,考虑林叔14天内没有外出,没有流行病学史、近期没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与林叔密切接触的人员在14天内均无发热及呼吸道疾病相关表现。另一方面,林叔正罹患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且已经发生过心室颤动,随时有生命危险。秉持救治生命和疫情防控两手抓的原则,按疑似病例做好各项防护措施的同时立即实施救治。
胸痛中心团队骨干成员张海峰副教授、导管室李国琪副主任护师、心血管内科苏子焯主治医师和急诊科吴满辉主治医师一边做好自身和环境防护,一边立即将林叔转运至心导管室,同时为他取样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一到导管室,林叔立即再发心室颤动,除颤后仍反复出现。当时王景峰教授和聂如琼教授等协调导管室医护人员在2分钟不到的时间内完成术前准备。在30秒不到的时间内,苏子焯主治医师完成了股动脉穿刺置管。此时患者仍反复室颤,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张海峰副教授考虑罪犯病变位于冠状动脉前降支。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通常要先用造影管明确血管病变,再选择不同指引管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但造影及交换指引导管这一过程会多花大约2分钟的时间,而这个患者不能再等2分钟了!”由于时间太紧迫,凭借丰富的经验进行判断,王景峰教授和张海峰副教授决定直接使用左冠状动脉指引导管进行冠脉介入治疗,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
这时林叔在经历反复心室颤动后,心跳和呼吸已经停止。胸痛中心团队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里同时实施3件事情:心外按压、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和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一般情况下气管插管后需要接呼吸机更好地进行呼吸支持,但这又会耽误大约2分钟,接简易呼吸囊可以和其他操作同时进行,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很快,支架植入顺利完成,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了血流,林叔自主心跳和呼吸迅速恢复,神智逐渐清醒,随后被送到监护室继续治疗。术后林叔恢复良好,未遗留后遗症,并于5天后顺利出院。
王景峰教授介绍,2019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由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心胸外科、呼吸内科、放射科等组成多学科胸痛急救快速反应团队,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无缝衔接,为胸痛患者第一时间开辟出“绿色通道”,为救治患者赢得宝贵时间。胸痛中心主要作用是优化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流程,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施救。本次救治是该院胸痛中心救治患者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该院胸痛中心高效的救治流程和强大的救治能力。
身体发出“预警信号”,警惕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常危及生命。王景峰教授提醒,急性心梗一旦发生,部分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突然停止,这时就得及时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新获得血液供应。开通血管的时间越早越好,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预后很差,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王景峰教授说道,大约2/3的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人在发病前没有任何征兆,而且通常是很少生病的健康人,这种人一旦发病更为凶险,严重时当场心跳骤停。
王景峰教授提醒,一旦怀疑自己得了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是呼救,拨打120送往医院。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必须平躺,千万不要乱动,更不要自行走路去医院,家中或身边有吸氧仪器立即吸氧,这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心梗发生后,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采取紧急必要的治疗措施。
远离心梗,如何防患于未然呢?张海峰副教授介绍,预防心梗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除了戒烟戒酒外,饮食要均衡、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体重,降低血脂,控制血压、血糖。(通讯员:张阳、刘昕晨)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