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诊疗 > 行业·动态

我国超2亿人患甲状腺疾病,专家呼吁“定期查”“用对药”,守住颈部“生命腺”

2020-05-31 11:41:3439健康网

  2020年5月31日,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甲状腺科普专委会、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联合默克主办,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协办的2020第十二届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启动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行。

  2020年第十二届“国甲周”的主题为“甲状腺疾病合理用药”。本次“国甲周”旨在为广大甲状腺疾病患者及家属阐明甲状腺疾病的基本诊治流程及患者自我管理要素,减少患者因不当服药方式和生活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甲状腺疾病患者后续的生活质量。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名誉主委、亚大地区甲状腺学会副主席滕卫平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甲状腺科普专委会主委、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林岩松教授、中国药学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李国辉教授、默克中国医药健康普药及内分泌医学事务总监任婷婷女士参与直播活动,并围绕甲状腺疾病的早诊早治、合理用药、生活方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国超2亿人患甲状腺疾病,疾病侵袭或贯穿全生命周期

  我国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已超2亿人。根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针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TIDE项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甲亢患病率为1.22%,甲减患病率为13.95%,患病率最高的为甲状腺结节,占20.43%。总的来说,甲状腺疾病约占成年人群的40%左右。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关键,甲状腺一旦发生异常,会危害到体内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滕卫平表示,甲状腺疾病影响广泛,从胎儿、儿童到中青年以及老年,生命的各个阶段均有可能受到疾病的侵扰。

我国超2亿人患甲状腺疾病,专家呼吁“定期查”“用对药”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名誉主委、亚大地区甲状腺学会副主席滕卫平教授

  本病发病隐匿,病程较长,不少患者甚至可以没有特异症状和体征。典型患者会出现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经紊乱,或月经过多、不孕等症状。因其症状迷惑性,许多患者都曾在多科室兜转而耽误了就诊时机。长期未治疗的甲减或甲亢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功能。早发现、早检查(甲功)、早治疗可改善病情进展、减轻经济负担。

  女性更易“中招”, 早期可无症状,九类人需定期查甲功

  “甲状腺疾病,女性更易‘中招’!” 滕卫平教授指出,甲状腺异常检出率跟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异常几率越高,且发病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异常检出率是男性1.8倍。这与女性的自身免疫状态、性激素、甲状腺器官性质、女性健康关注度等因素相关。甲状腺激素将直接影响生殖,女性甲状腺激素异常将有可能导致不孕、流产、胎儿智力发育障碍等问题。

  滕卫平教授建议,九类人需积极筛查甲功:有自身免疫病者;有恶性贫血者;一级亲属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者;有颈部及甲状腺的放射史包括甲亢的放射性碘治疗及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外放射治疗者;既往有甲状腺手术或功能异常史者;甲状腺检查异常者;患有精神性疾病者;服用胺碘酮、锂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者;高催乳素血症者;有心包积液者;血脂异常者。

  “无论是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还是已诊断为的患者,都建议半年到一年去医院检查甲功。”滕卫平教授提示,血清TSH和游离T4(FT4)、总T4(TT4)是诊断原发性甲减的第一线指标。根据CSE指南对于普通成人甲减患者,需定期复查,在TSH、FT4、TT4达标前,每4~6周需检查一次,达标后,6~12个月检查一次。

  合理用药“三不要”,改善最终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就像现在大家已普遍接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长期服药一样,甲减患者坚持用药对生活也并没有任何的影响。”中国药学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国辉教授指出,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来说,药物服用方法、剂量调节及生活方式管理对最终疗效都有重要影响。

我国超2亿人患甲状腺疾病,专家呼吁“定期查”“用对药”
中国药学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李国辉教授

  除了要“空腹服药”外,用药应遵循“三不要原则”——不要和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同服;不要和其他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服;不要擅自中断,坚持规范用药。

  建议患者坚持在早餐前1小时空腹服药或睡前(距晚餐至少3小时后)服药;

  某些特定食物和饮料,如膳食纤维、大豆、咖啡、牛奶、番木瓜、葡萄柚汁等,避免和药物一同服用;L-T4与其他药物服用间隔应在4小时以上。

  李国辉教授提醒,甲减患者切不可觉得病情得到控制后自行减药或停药,如果随意停药,原来消失的症状,如怕冷、少汗、乏力、嗜睡、精神不振等,可在1-3个月内再次出现。因此,定期的甲功检查必不可少。

  甲状腺疾病需“身心”同治,自我健康管理少不了

  甲状腺功能减退不仅影响患者生理,还将带来心理影响。相比健康人,甲减患者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可能会降低患者服药依从性,导致甲状腺功能波动。因此,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应重视心理健康的管理。

  此外,李国辉教授提醒,甲减患者也应做好生活方式的管理。饮食方面,适量补充碘,每日摄入应在150微克以上;避免食用导致甲状腺肿的食物,如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每人每天蛋白质摄取应在1g/Kg体重以上;限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饮食;保持摄入新鲜蔬果以供给维生素;预防贫血。

  适量运动一定程度减轻甲状腺患者症状,可采用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广播体操等。每次25~35分钟,每周3~4次。

  十二载持续推进甲状腺疾病宣教,科普大赛提升公众防治意识

我国超2亿人患甲状腺疾病,专家呼吁“定期查”“用对药”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甲状腺科普专委会主委、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林岩松教授

  “尽管甲状腺疾病高发,但人们对于甲状腺的认知度却并不高,还需大力进行科普教育。”为了在呼吁社会关注甲状腺疾病、提高公众科学认知,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甲状腺科普专委会主委林岩松教授领导专委会在过去一年中做了诸多工作,包括集结各专业专家,发布权威科普;创办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动宣教可持续广泛传播;以短视频玩转甲状腺科普,举办首届甲状腺科普视频大赛,打造爆款科普视频,“寓教于乐”提升公众甲状腺疾病防止意识,改善甲状腺疾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据林岩松介绍,第二届看“甲”本领--甲状腺科普大赛将于近期启动。

我国超2亿人患甲状腺疾病,专家呼吁“定期查”“用对药”
默克中国医药健康普药及内分泌医学事务总监任婷婷女士

  连续十二载专注于甲状腺领域疾病教育,默克中国医药健康普药及内分泌医学事务总监任婷婷表示,甲状腺疾病防治、诊断促进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坚持‘根植中国,到2025年,改善中国4000万患者的生命’的愿景,默克致力于优化工艺,提升制剂质量,为中国广大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质量标准更高、有效含量更精准的药品。默克将与专家、媒体一道,引导公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科学传播,帮助公众提高甲状腺疾病意识,让更多的患者及时就诊、早获健康;推进甲状腺科普宣传、公益事业,造福更多甲状腺疾病患者。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