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公众持续响应国家号召,减少外出,尤其是医院等较高风险的地点。但是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和拿药的慢性病患者为此担忧不已,此时前往医院易受到交叉感染风险,然而慢病治理最忌擅自轻易停药、断药,因此如何保障充足用药是患者和家属最为关心的问题。
2月2日医保局出台便民举措,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以减少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处方用药量可放宽至3个月。
有药可用解决了部分患者的燃眉之急,但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院外管理更为重要。疫情居家期间患者需要保证饮食、运动、药物、血糖血压监测每样都必不可少,互联网医疗有效规范了患者的血糖自我管理,让医患在疫情期间也可以有效安全的沟通。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需要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知识宣教“五架马车”齐头并进、综合防控才能奏效。然而知易行难、现状堪忧。
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164亿,远超印度和美国,高居全球首位。中国患者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仅为46.4%、32.2%和15.8%。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众对疾病防治概念认知不足,患者的血糖管理意识薄弱,缺少有效的自我管理手段,另一方面,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患教科普工作受时间、人力、地域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受益人数十分有限。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指出,糖尿病健康管理的行动目标为: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由此可见,糖尿病健康管理亟待全新改变。
近日,”关注慢病 健康中国—Power+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项目”2019年项目总结会在昆明召开。众多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共同探讨展望了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全面提升的前景发展,回顾了Power+项目几年来的实践积累,以及餐后血糖多维管理的历程。
立足餐后,糖尿病管理理念不断完善
“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患者只测早餐前空腹血糖,却根本没有意识到也应检测餐后血糖”,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彭彦教授在访谈中提及。事实上,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和治疗理念的提升,餐后血糖已经成为糖尿病管理越来越重要的指标。
2017年《柳叶刀》研究发现,糖尿病病理生理呈现东西方差异化,中国患者的β细胞功能缺陷更为显著,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现象更加严重,餐后血糖水平更高,提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策略应侧重餐后血糖管理。
据统计,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达标率仅为53.4%, 如何提高餐后血糖达标率,成为糖尿病防治关键突破口。针对中国患者普遍忽视餐后血糖的现状,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慢病关爱基金主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管理学组提供学术指导,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支持的Power+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项目于2016年正式启动。
项目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设置日常提醒,矫正生活习惯,改变健康理念,从而改善患者的餐后血糖管理的现状。随着项目不断拓展,餐后血糖管理已成为中国糖尿病管理的新标尺。立足餐后是中国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也正是Power+项目的初心。
优势延伸,多元化服务规范患者管理水平
“为什么会选择Power+?因为它的操作性更强一些,这个平台使得患者入组以后,无论年龄多大,只需把待测的血糖输进去即可,这个动作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 温州市中心医院余玉慧教授介绍颇为感慨的谈到,“我在门诊碰到一位加入了Power+项目的回访患者,我问他血糖控制得怎么样,他告诉我,他已经把血糖记录到Power+平台上面去了,然后就从手机里把血糖记录翻出来给我看。”她非常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患者,通过简单的方法获得更规范专业的血糖管理指导。
4年来,Power+项目依托互联网为医患提供多样化的管理和科普,如通过电话课堂与科普内容推送等,向全国患者进行餐后血糖理念宣教,提升患者管理意识和水平;并通过综合分析用户的日常饮食、运动等行为习惯,不断探索糖尿病全程血糖管理的优选方案,为医生在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管理中提供依据。
如今,项目已服务20多万名患者,极大改善了我国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管理达标情况以及自我规范管理的现状。
打破界限 多维餐后血糖管理效益凸显
糖尿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会伴随患者终身,患者只有在生活中对血糖检测、饮食、运动、用药等各个方面精耕细作,才能有效控制和管理,因此,大部分患者都需要以及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和照顾,但以目前的现状要实现这一愿望是较为艰难的。
“一个医护人员,如果面对面去给一个患者做糖尿病的宣教的话,可能需要20分钟以上,在门诊不可能精细到给每个患者做宣教,Power+项目通过互联网平台打破了地理与时间的限制,有效地搭建起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梁’。”对此,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津京教授认为,Power+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有效地节省了患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特别是能够有效下达基层,辐射到广大边缘地区的患者,明显得改善了我国糖尿病诊治地区发展差异的“顽疾”。
同时,在网络信息爆炸的年代,患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多,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但是想要获取专业、有价值、高质量的信息却变得难上加难。Power+项目让医生与患者能够保持长期专业有效的沟通,彼此加深了了解与信任,而患者在医生全面细致的管理和专业的指导下,大大提升了依从性,病情得到了良好控制,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通过这个项目,医生和患者的信任度得到了提高改善,患者和医生建立了紧密连接、获得全程管理患者已经不在少数,”与会专家十分感慨。
着眼全程 个体化血糖管理促使全面获益
“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前任组长郭晓蕙教授向大家分享2019年的项目成果,“患者入组时糖化达标比例仅为27.3%,通过系统管理,3个月后糖化达标比例上升为61.0%,患者管理12周的餐后血糖平均达到8mmol/L。通过多样化的管理与科普,患者餐后血糖管理得当,血糖达标率都有明显的提升。”
此外,郭晓蕙教授还提到:“Power+一直在探索糖尿病全程血糖管理的优选方案,在控制餐后血糖基础上管理血糖波动,从立足餐后转到多维餐后,对于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临床效益避免遗漏。随着个体化血糖管理理念的不断推动,我们需要更加精准地进行血糖管理。糖尿病防治也应考虑着眼全程,全面获益。”
得益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多维餐后血糖管理理念”不断拓展和延伸,但也正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董建军教授所说的,“互联网医疗为患者带来了更多便利,但互联网发展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过程,仍需不断完善。
随着健康中国2030行动打响发令枪,我们也期待未来有越来越多像“多维餐后血糖管理”一样的科学理念被论证并实践,越来越多先进、多元的途径,来帮助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探寻更适合的诊疗方式,从而满足多层次医疗服务的需求,真正减轻患者家庭和国家综合医疗负担,达到整个社会全面获益。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