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今天的北京,天气如何?但我想告诉你,今天的武汉晴空万里。一如我们的心情,必胜的信念,坚定而明确!——题记
今天是我们进入隔离病房的第一天。晨起,我们就开始做各种准备,准备物资、准备实力、准备心情。
“今日出征,我们干了这杯中药”。出门前,我和一组的队友举杯互敬中药茶。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剂扶正药,抵抗病毒万万千。这杯小小的、暖暖的中药茶,是我们医院给准备的抗病毒中药,它饱含了医院大后方对我们满满的牵挂与希望。
下午15时,是我们确定开科的时间。我们的服务病区在医院临时改造的老楼,一共六层,原来是泌尿科、妇科和心脏科。疫情来临后,整栋楼都变成了呼吸科,而我们要建设的就是位于顶层的呼吸六病区。由于需要区别患者通道和医护工作者通道,我们只能从没有电梯的楼梯运送防护物资。7个小姑娘搬着一个个大箱子向上抬。我们没人说累,尽管已经气喘吁吁,红色羽绒服配着通红的脸庞,那一刻,我们都好美。
患者比我们想象来的要快很多。就在我们一步步穿防护衣的时候,就听见护士老师们(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护士老师们在隔离区外的护士站为我们做护理文案工作方面的辅助工作)喊,“病人已经办进来了,大家请抓紧时间进去!”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来不及话别,回一声加油,道一句平安,我们转身就走进了隔离病房。
第一例患者和我们几乎一起进入。他是一位90岁的老爷爷,是一位退休的老干部,多日的高热,让他的目光里充满了疲惫和无力。
老人的女儿送他过来,因为防护问题,只能被隔离在病区外。当我从物品通道把她给老人准备的物品接过来时,她拜托我们多多照顾她年迈的父亲。而面对疫情,她和大家一样略显无助,三步一回头,“拜托了,北京的专家。”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很多。
在隔离区的时间过得很快。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收了9个病人。因为都是疑似或高度疑似病人,为预防交叉感染,根据感控专业规定,每个病房只能收治一名患者。因此,病房很静,没有聊天吵闹的声音;但病房又很吵,咳嗽声、呻吟声、我们走步摩擦防护服的沙沙声,是这个病房单调的曲子。
我们的工作很平常,输液、监护、给氧,除了带了手套后的一点点障碍,和普通病房似乎没有差异。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在我的病房,我不会像在这里这么郑重的介绍自己。而面对隔离区的病人,他们的无助更需要给予安慰。当我们站在床旁,告诉他们“我们是北京东直门医院来的,专门来帮助你们的”,患者的眼神里都充满了希望。那种绝望中的渴望、那种无条件的信任,是我在普通病房难得一见的。我们越掷地有声的说出自己的名字,这份对他们的鼓励就越加的强大。
图为梁腾霄医生在询问患者病情
穿着防护衣、待着N95口罩行走的感觉并不那么好受。憋闷、缺氧,我和队友小纪都感觉反应力、记忆力似乎下降了,很多事情要彼此提醒很多遍。她说她头疼,我说我眼眶疼,然后我们一起说最疼的是鼻梁。我担心原本鼻梁就矮的我,会不会就被压塌了;她担心她高高的鼻梁会不会被磨破了。然而,铃声响起,走向病房,所有疼痛与担心都散去了。
在隔离病区有一扇很神奇的门,白色的,很厚的防盗门。门里门外是两个世界。门外的世界,被叫做清洁区,大家可以“坦诚相见”;门里的世界,被叫做污染区,所有的物品都被叫做污物,除了真心,所有物品都要被“医学处理”。这就是我们,带进去真心真诚,带走疾病与苦痛!
撰稿:杜 渐
编辑:薛 璞
审核:于国泳
审阅:张耀圣 丁治国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