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诊疗 > 行业·动态

第十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70年再出发,大健康语境下的医疗照护

2019-11-18 17:21:32

  11月16日上午,第十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主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年会主论坛定调“70年再出发”,关注“大健康语境下的医疗照护”。

  在这样一个时代迭代至新的节点,一系列重大改革接连推出,新的布局、新的趋向,逻辑是什么?动力来自哪里?医疗行业的管理者们该如何因应新的时代?论坛现场座无虚席,不时因演讲者的精彩发言而鼓掌、惊叹,业界也在思索上述提问。

  本次主论坛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由平安健康(检测)中心独家赞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教授主持本届年会主论坛。

  孟群: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仅为18.3/10万。而且,卫生总费用5.9万亿元,占GDP6.6%,人均4237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局巡视员孟群谈到70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时提到。

  同时,他也指出,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依然不平衡。仅就人力资源分布来说,三级医院医师本科学历占91.1%,村卫生室仅占3.1%,全国平均水平则是55.7%。

  为了破解上述问题,政府推进医联体建设,希望能够达到“医疗资源下沉与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以及“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信息化是实现医联体建设的关键。”孟群强调。

  目前,医院信息化发展特别快,一些医院在向智慧医疗、智慧医院方向发展。不过,很多医院内部也只是建成基于系统的平台,并没有建成全院的集成平台。而且,区域互联互通也仅在部分地区实现。

  因此,当前打通医联体平台的有两个途径:

  第一,“基于国家全民健康大数据中心与各级平台建设”,数据统一采集、业务共享应用。这种模式适用于区域医疗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第二,医联体信息平台和远程集成平台。

  除此之外,孟群特别强调,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建立综合监管督察机制。他指出,目前,这一改革正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目的是建立“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

  而且,他强调,在市场监管领域要健全要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王辰:医改应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主线

  “医院可以采用商业企业的管理方法,但是医疗服务本质上不是商业服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开门见山抛出自己的一贯立场。

  而且,他还补充,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倾向,将医疗服务简单等同于商业服务。因此,与其使用“医疗服务”这一次说法,不如使用“医疗照护”更恰当。他对2019年年会主论坛采用“医疗照护”这一提法给予赞扬。

  随后,王辰院士首先充分肯定新中国70年卫生事业发展,不仅实现服务“普遍可及”,而且“投入产出优良”。他特别提到,中国在“健康照护可及性与质量指数(HAQ)”上的表现,“连续多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改善”。

  同时,他也承认,国内“医疗照护质量亟待提升”,而且特别从“医疗照护支撑条件亟待加强”上展开论述。比如,医疗照护价格亟待体现成本,医疗保险亟待满足多样需求,医疗照护人才培养亟待加强,职业化管理契待加强,医疗照护的社会环境亟待改善等等。

  其间,他特别指出,“中国医院管理现在最缺的就是规范性,而规范的基础恰恰是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而且,王辰还特别谈到,“公益性目标与市场经济并不冲突”,卫生总费用在GDP中占比超过6%,是一种正常的增长。

  最后,他谈到,医改还是应该“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主线”,而不是以“控制医疗费用为主线”。

  刘玉村:医院围墙内的事儿

  “1975年,我自己因为重症胰腺炎住院,病床上躺了42天,当时手术花了三百元钱。出院之后,农村合作医疗全部报销,我们家没有‘因病致贫’。”

  谈到新中国医疗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首先坦陈自己是“受益者”。

  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缺医少药”,政府承担着较大的医疗责任。而且,当时的疾病谱也以传染性疾病为主,特别“强调预防,强调卫生”。

  改革开放之后,以治病为中心,出现很多新的提法,也出现很多争议。作为一位见证人,刘玉村指出,“针对‘看病难、看病贵’提法,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有自己的看法,争论了多年”。

  同时,“2009年新医改以来,医务人员在数量规模上实现百万级增长,医院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基本实现医疗建筑现代化,医疗设备现代化,‘看病难’是有所缓解的”。刘玉村指出。

  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管理者需要一些长远的战略思考。“当年改革开放的提法,重心其实在开放。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开放,吸收国外思想、理念、方法、技术、资金”。现在,“我们依然在提改革开放,现在重心在改革上,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改革”,改革“治理体系”,改革“治理能力”。

  在这样大环境下,“医院发展建设,软硬件资源配置,也一定要顺势而为”。过去,“医院以治病为中心,发展医院,承接快速增长的患者量”。现在情况正在变化,“我们医疗行业也应该要有战略思维的调整”,要从“以疾病诊疗为中心”转变为“以预防疾病健康维护为中心”。刘玉村指出。

  医院围墙外的事儿,“四梁八柱基本已经搭建好了”,现在要做的是“雕梁画柱”,更多关注患者在医院的就医感受。刘玉村指出,这好比建房子,房子基本已经建好,但是还需要关注装修,关注房子居住的舒适度。

  “这就是医院围墙内的事儿”,尤其是“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刘玉村特别强调。

  金维刚:支付改革以规范管理为目标

  “DRG支付方式改革,并不是以控费为主要目标,而是以规范管理为主要目标。”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强调。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金维刚在第十三届中国医院年会上较为详细地回顾计划经济时代到全民医保时代的医疗保障体系演变。当他谈到DRGs支付改革时,尤其是目前在30个城市展开的支付改革试点,参会医院管理者关注尤为密切。

  在“三保合一”和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新时代背景下,医疗保障体系当前改革的趋势,金维刚也有特别提示。“当前医保制度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按照中央提出的深化改革任务要求,拟定完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为未来医保改革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在完善医保制度体系上面,当前的重点任务包括,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提升统筹层次,做实地市级统筹;建立待遇清单制度;健全筹资缴费制度;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等等。

  同时,一些跟医院密切相关医保改革任务,金维刚也有谈及。

  首先,医保部门将继续“推进药品耗材招采制度改革”。“要督促‘4+7’试点省市抓好集中采购落地工作,特别是这些药品进医院、开处方的环节”。金维刚强调。

  其次,医保部门将加强“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实际上,一些地区在2019年已经推开耗材零加成。

  而且,医保部门还将“推进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联动调整机制”,特别是完善并落实“互联网+医疗”收费政策。

  最后,“要结合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规范按病种付费病种,扩大按种付费范围稳步开展国家DRGs付费试点”。金维刚最后强调。

  姚冠华:健康厦门建设之路

  “厦门市招聘的优秀全科医生收入要达到40万元,编制放在三级医院。”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大会副主席姚冠华提到这样的数字。

  而且,30分钟演讲过程,他数次引发听众惊叹。比如,厦门市建设23公里步道和7.6公里空中自行车道,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厦门市较早在岛内建立三级公立医院牵头,联合二级分院、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拓展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形成了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医疗集团式管理模式。”姚冠华指出。

  经过多年探索,厦门市以“三师共管”为特征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也被业内熟知。全科医师负责执行和监督患者的治疗方案,转诊对接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负责日常管理和随访,进行健康教育。专科医生负责诊断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政府扩大鼓励基层就诊的慢病病种,实现“基层常用药和大医院一致”,同时允许“慢性病签约对象可开4-8周的长处方药”,把更多患者留在基层。

  除此之外,厦门还建立多种形式医联体,带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比如,集美、同安、海沧、翔安四区,建立起中心医院-社区医联体。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妇幼保健院、仙岳医院、眼科中心组建专门联盟医联体。

  以同安区为试点,厦门市2018年推进区级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建设,建立同安区总医院。

  厦门市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在国内较早开展,在业界已经众人皆知。在互联互通基础上,厦门对信息数据进行再开发,给患者提供增值服务。比如,儿科急诊智能导诊平台,实时发布本地各家医院儿科急诊等候人数、候诊时间等信息,引导带儿童看病市民有序就医。

  王杉:第三方服务的机遇

  “在座的管理者,每天醒来面对的就是‘人吃马喂’。这一轮的医改关注降本控费,强调调整费用结构,鼓励医院聚焦核心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王杉一开讲就指出。

  当下,医疗控费已从药品向耗材与检查检验项目发展。一些地区在耗材零加成推开时,还同步要求医院降低检查价格。因此,检验检查、药剂科等科室,在医院自营的情况下,正在从利润中心转变低利润中心,甚至成本中心。

  部分大医院药剂科员工过百人,专职从事临床药事管理则非常少,大部分员工主要从事药品物流和药品摆放工作。因此,医院临床药事管理确实不能托管,但是引入药品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服务是可以控制成本的。

  同样,面对控费压力,“检验科当然也可以选择增强服务能力,就要有新项目引入。但同时,试剂成本、认证成本、管理成本等等都要加进去”,都在摊薄利润。王杉指出,过去“医院选择规模扩张,是因为规模增长还能带来利润”,以后的情况就未必。

  过去,国内医院为了压缩运行成本,在后勤服务方面已经引入第三方服务。引入第三方服务,能够帮助医院聚焦专业领域提升,减轻医院运营压力,节省医院运行成本,这也是比较明确的。

  但是,医学检验、影像、病理中心,药品耗材供应链管理,设备及医学工程运维医院,手术中心、急性康复中心等业务引入第三方服务,还刚刚起步。

  过去,这部分业务引入第三方合作的条件并不成熟。比如,王杉就提到,“医院设备管理部门,除了管理大型设备,还要管理血压计、温度计等小型设备,确实难以进行专业化打包”。

  而且,“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落实事关重大”

  不过,在控费改革压力之下,为了控制运行成本,医院在上述业务中逐渐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或将成为主流趋势。

  方蔚豪:第三方服务市场大有可为

  “新时代启程意味着新的迭代周期,医疗健康产业也随之迎来巨大的机遇。”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CEO、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平安好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蔚豪指出。

  首先,“随着人口增长与老龄化趋势凸显,健康服务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容”。同时,在医改的压力之下,国内医院长期自营的部分科室正在成为成本部门,已经引起业界关注。

  而且,“国务院和国家卫健委出台多项红利政策,大力推进分级诊疗,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希望社会资本承接部分服务。比如,“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第三方医技服务等机构,与公立医院协同发展”,已经写入政策文件。

  因此,方蔚豪强调,“部分新兴市场正在逐步兴起”,尤其是第三方服务大有可为。目前,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在全国首创影像诊断、医学检验和精密检查“三位一体”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依托前沿科研成果和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多元化商业模式,现已实现自建、共建、加盟、移动、托管、智慧影像等综合业务形态,同时不断加强与医疗机构的科研学术、医联体建设。

  (本文作者:《中国医院院长》曹凯)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