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江西的42岁谢先生出现头晕、心悸、冒冷汗的症状已超过三年,辗转多家三甲医院皆未能查出病因。经过多方打听,谢先生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专科门诊就诊,胆胰外科周泉波副教授认为患者症状符合胰岛素瘤临床表现。经过检查确诊后,周泉波副教授为谢先生成功实施了全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近日,谢先生回院复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良好,康复十分顺利。
头晕“迷糊”反复三年余,辗转求医无果
“过去的三年多里,我时不时就头晕、心悸、冒冷汗。每次吃点东西后就有好转,但严重时整个人会很迷糊。”谢先生说道,最近半年自己辗转了广州多家大型三甲医院,花费了近3万元,都没有诊断出疾病的具体发病位置及性质。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后,周泉波副教授详细询问病史,认为谢先生的症状符合胰岛素瘤临床表现。
据周泉波副教授介绍,胰岛细胞瘤是功能型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的一类,此类肿瘤为潜在恶性肿瘤。谢先生入院后,放射科对他的CT、MRI检查结果进行了会诊。随后,消化内科医生为谢先生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在胰体尾交界部位发现一个大小约1.5cm占位,其他部位未见病灶。综合上述检查结果和谢先生的症状,考虑单发胰岛素瘤,定性、定位诊断明确。周泉波副教授决定,为谢先生实施全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
手术难度大,如同在钢丝绳上跳舞
周泉波副教授透露,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对维持人体正常血细胞水平、免疫功能等有重要的作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可有效预防脾脏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升高引起血栓性、栓塞性疾病和爆发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与传统的胰腺体尾肿瘤手术不同,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难度很大,就像在钢丝绳上跳舞一样。手术过程的难点在于把胰腺组织包绕的脾静脉分离开,保留脾动静脉。这个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脾血管的撕裂,不但无法保脾,还有可能造成术中大出血。”周泉波副教授介绍,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对术者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手术过程不容许出现一丝差错。
周泉波副教授(左一)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周泉波副教授表示,此次采用腹腔镜微创完成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腹胰腺手术常需要20-30厘米的大切口,微创手术切口只有2cm长,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还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8月7日,周泉波副教授主刀、李国林主治医师协助,为谢先生实施了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术中超声确定肿瘤位置后,在距离肿瘤2cm近端胰腺位置离断胰腺,显露脾动静脉,把胰腺组织与脾动静脉分离开,完整切除胰腺组织,术中B超再次确认保留胰腺组织中无肿瘤。手术过程流畅顺利,历时约2.5小时完成,术中出血量小于20ml。肿瘤切除后,谢先生的术中血糖即刻上升至正常范围。术后石蜡病理结果证实,切除的肿瘤确实是胰岛细胞瘤。术后谢先生没有出现低血糖,胰腺和脾脏功能良好。
周泉波副教授(左三)为患者查房
术后第7天,谢先生顺利拆线出院。近日,谢先生回院复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良好,康复十分顺利。
“隐匿的杀手”胰岛素瘤,出现症状需警惕
周泉波副教授介绍,胰岛素瘤早期表现为头晕、心悸及冒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呈“Whipple三联征”表现,包括:1、自发性周期性发作低血糖症状、昏迷及其精神神经症状,空腹或劳动后发作;2、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3、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可立即消失。因此,如果频繁出现空腹或劳动后发作的头晕、心悸及冒冷汗等症状要引起警惕胰岛素瘤,及时到胰腺专科就诊,不要以为自己只是单纯低血糖而延误了治疗。
“胰岛素瘤的治疗难点在于术前定性及准确定位,部分胰岛素瘤多发且缺乏常规胰腺内分泌瘤影像学表现,术前CT和MRI并不能准确定性、定位,容易遗漏病灶。”周泉波副教授表示,对于胰岛素瘤的诊断,除了常规CT和MRI检查外,还需要结合超声内镜、PET-CT检查及术中超声等其他诊断方法。
周泉波副教授介绍,胰岛素瘤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前者适应于症状较轻,采用规律饮食调理或长效生长抑素可有效控制低血糖症状。“手术方法是治愈胰岛素瘤的最佳选择,约90%胰岛素瘤为良性,手术切除肿瘤后获得治愈。”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主任刘超教授带领下,该科胰腺专业组长期致力于胰腺良、恶性肿瘤微创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目前已常规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扩大根治术、腹腔镜下胰体尾癌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等。随着技术的日趋熟练,该院胰腺癌患者术后一年生存率达到60%,跻身国内先进行列。(通讯员:张阳、刘文琴、黄睿)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