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次“惊心动魄”的手术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是74岁因胸痛入院治疗的钱奶奶,术前钱奶奶因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情况一度十分危险。据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杨艳旗教授透露,患者的初次胸痛发作并没有引起其足够重视,耽误了一定的治疗时机。对此,杨艳旗教授提醒,冠心病起病突然、致死致残率高,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应该及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据悉,钱奶奶在今年8月份曾发作过一次剧烈胸痛,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她的重视。初次胸痛6天后,钱奶奶再次出现剧烈胸痛并伴有两次晕厥,家人急忙将其送至当地医院急诊。初诊医院当即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通过胸痛中心网络医院系统联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会诊后,深夜为钱奶奶转院并启动抢救预案。入院后,冠脉造影检查显示,钱奶奶心脏中的一根动脉血管已经完全闭塞,大面积的心脏肌肉已经失去了血液供应。
确诊后,急诊和心脏内科的医生紧急为钱奶奶开通血管,植入了一枚支架。剧烈的胸痛立马得到缓解,钱奶奶的脸色也逐渐恢复血色。但是第二天心脏超声检查中,医生却发现钱奶奶在大面积心梗后留下了室壁瘤和室间隔穿孔的严重并发症。
“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发生率仅为1%~2%,原因是失去血液供应的心肌细胞坏死后,在血流压力的冲击下不堪重负而破裂。这种并发症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导致死亡,在临床上死亡率高达90%,多数患者没有手术修补室间隔穿孔的机会便死亡。”杨艳旗教授介绍,虽然住在监护室的钱奶奶看上去一切正常,实际上危险的种子已经发芽。
杨艳旗教授详细了解分析钱奶奶病情后当即决定进行开胸手术,为钱奶奶修补心脏。
心脏穿孔危害巨大,巧手“补心”化险为夷
杨艳旗教授团队为钱奶奶手术
心血管外科曾宽副教授透露,钱奶奶心脏上发生的室间隔穿孔,会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左心的血液从室间隔上的破口进入右心,加重右心室的负担,很快就会进展为严重的心功能衰竭。但由于这种穿孔是由急性心梗的并发症,心肌充血水肿,此时缝合就像缝在豆腐上,如果强行在穿孔急性期手术,手术风险极高。与此同时,钱奶奶的心脏宛如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随时都有发生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等致命的情况。
千钧一发之下,医护人员尽力稳定病情,争取了十天时间让钱奶奶水肿的心肌得以恢复,从而减低手术的危险。8月14日,杨艳旗教授及其团队在多学科密切配合下,成功为钱奶奶施行了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破裂修补、室壁瘤切除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室里,杨艳旗教授与麻醉科李珏教授、手术护士们密切配合,经过近7个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
虽然这样的手术在冠脉外科领域并不罕见,杨艳旗教授甚至已经不记得做过多少例,但杨艳旗教授表示,每一次的患者情况都不尽相同,作为医生不仅要有精巧稳定的手术技术,也需要根据个例的差别制定治疗方案,竭尽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术后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监护和护理下,钱奶奶各项指标良好,心脏功能恢复正常,目前已康复出院。
专家提醒:心脏疾病拖不得,出现症状早就医
杨艳旗教授表示,钱奶奶的案例值得每一个人重视。如果她在出现胸痛症状就尽早就近至胸痛中心就诊,也许这样的严重并发症不会发生。
“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具有起病突然、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 杨艳旗教授介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高血糖、吸烟、不合理膳食、过量饮酒等。另外,它与年龄、家族史、感染病史等也有密切关系。
杨艳旗教授提醒,预防冠心病应该改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身体、远离烟酒,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如果出现不适应该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通讯员:张阳、刘昕晨、黄睿)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