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在南京召开了2019 CSCO指南大会,对包括《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在内的系列肿瘤诊疗指南进行了更新。随着制定诊疗指南经验的增加,指南紧随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充分结合我国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国情,实现了指南的普适性。
新版《指南》秉承“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意见”这一原则,由多位专家共同修订而成。在此次《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更新中,CSCO基于药物临床实践、药物可及性以及是否国外获批等原则,对于肺癌免疫治疗的诊断和治疗做了进一步更新,为肿瘤免疫治疗的规范化发展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作为推进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CSCO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专家委员会和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借本次大会召开之际启动了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多学科诊疗规范化项目(IO-MDT),以期促进多学科在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经验交流,共享前沿知识和规范用药理念。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彩存教授,北京CSCO基金会理事长秦叔逵教授,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CSCO副理事长程颖教授以及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候选主任委员王洁教授共同出席了IO-MDT的启动仪式。
肺癌防治刻不容缓,规范化治疗势在必行
无论在全球或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居所有癌症之首。在中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例达78.1万例,相当于平均每10分钟就有15人罹患疾病。在所有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5%。面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攀升,如何通过创新治疗让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提高生活质量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国家战略及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在创新药物审评审批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可及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18年,随着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登陆中国,国内开启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为中国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标准治疗,纳武利尤单抗上市半年多来已获得国内四大权威指南的一致推荐。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的热潮将持续升级,免疫治疗势必将进入更广泛的临床实践,以满足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
“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肿瘤免疫治疗在作用机制、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管理等方面均不同于传统治疗,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经验,推广并更新《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对于提升医务人员临床实践的规范化、标准化至关重要。”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表示。
据了解,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多学科诊疗规范化项目(IO-MDT)启动后将在CSCO团体会员单位进行推广。通过促进多学科在肺癌领域的经验交流,共享前沿知识和规范用药经验,以期提高肺癌领域医生对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知识和技能,规范临床使用。同时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肺癌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精准的治疗。
致力开展继续教育,助力免疫治疗规范化
伴随着PD-1抑制剂类药物在国内上市,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与传统治疗不同,肿瘤免疫治疗并不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抗击肿瘤,在一些瘤种治疗上已显示出长期生存获益的特点,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作为第一个被证实能够为国内晚期NSCL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纳武利尤单抗是目前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中随访时间最长的PD-1抑制剂,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由过去的不到5%提高到了16%,大大改善了癌症患者的生存预期。
然而,由于免疫治疗在国内上市时间短,提升临床实践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当务之急。在进行免疫治疗的过程中,包含患者特征分析、用药模式、精准策略、药物选择、药物不良反应的甄别诊断等都离不开多学科医务人员的合作及判别。为了落实指南更新,发挥IO-MDT项目最大效益,CSCO与团体会员通力合作,针对肿瘤学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以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培养高素质的肿瘤专业技术人才。
CSCO副理事长秦叔逵教授表示:“开展继续教育将有助于加强肿瘤治疗领域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与协作,对于提高免疫治疗的临床治疗水平与IO-MDT的落地执行有着深远的意义。未来我们将持续与各方合作,助力临床工作者储备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使其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对合适的患者实施最佳的治疗,惠及更多的肺癌患者。”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