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13岁男孩小弘(化名)突然觉得脖子疼,有时候能自行缓解,没有发烧也没有外伤,孩子和家长也就没有太在意,一个月后,小弘又出现了吞咽困难的症状,只要吃固体的食物就进食困难。近日,父母和孩子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这才发现,导致这些症状的“罪魁”竟是一种罕见肿瘤!
小弘的主治医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主任李方成主任医师介绍,孩子入院时,颈部疼痛和吞咽困难已经持续了一两个月了,查体咳嗽反射、咽反射明显减弱,头颅MR提示颅底斜坡内见一不规则形囊状影,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能性大。综合孩子病史及辅助检查,斜坡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基本明确。
斜坡动脉瘤样骨囊肿这是个什么病?
李方成主任解释,斜坡是位于颅后窝前部的一块颅骨,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毗邻基底动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等重要结构。动脉瘤样骨囊肿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良性肿瘤样疾病。这种肿瘤比较罕见,常见患者多年龄小于30岁,但是,动脉瘤样骨囊肿往往好发于长骨、脊柱、锥弓和锥体的后部,像小弘这样长在颅内的,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小弘的肿瘤位于枕骨大孔前缘,其后方即为脑干,而且肿瘤几乎已将骨质完全破坏,肿瘤和脑干之间仅仅有一层硬脑膜相隔。”医院神经外科许新科主治医师说。
肿瘤位置特别而凶险,脑干就在“一膜之隔”,周围全是基底动脉、迷走神经等重要结构,如何才能安全地将肿瘤切除挽救小弘的生命?
李方成主任团队经过多次病例讨论,并联合口腔科、麻醉科等会诊,最终决定,从传统的后方入路根本无法显露如此深在的病变,必须经口腔及咽后壁入路手术。
然而,儿童口腔较小,即使用口腔撑开器辅助,获得的操作空间也极其有限,手术难度很大。
“经口咽入路切除斜坡肿瘤,我们也是第一次”, 许新科医生说。据悉,这也是国内首例。
手术虽然难,但是医生们并没有因此退却。
李方成主任团队运用神经导航技术精准设计手术入路
在神经导航辅助下,手术团队精准了定位斜坡占位的咽后壁体表位置、病变深度及边界,并做好标记。“神经导航就像GPS,能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到病变位置”, 许新科医师解释。
接着,李方成主任团队切开软腭、咽后壁,将囊肿显露,并顺利切除肿瘤至硬脑膜层面。4个小时后,手术成功完成了!
术后,在医院神经外科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小弘顺利康复,脖颈疼痛消失,吞咽功能和声音嘶哑症状也明显改善,脸上又恢复了笑容。(通讯员:周密、李雯)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