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怡(化名)今年12岁了,但是从来没上过体育课。因为她的肚皮上有个“肿物”,薄薄的皮肤下包裹的是她的肝脏,如果摔倒,极有可能肝脏破裂。
近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和肝胆外科医生的联手帮助下,小怡露在体外的肝脏终于还纳体内,肚子上的“洞”也修补完成。她以后再也不会受到异样眼光,也可以正常跑跑跳跳了。
因畸形出生即被抛弃
肚子上的肿物竟是外露的肝脏
小怡来自清远,刚出生时腹部就有鸡蛋大小的肿物,亲生父母认为她先天患病而将她抛弃了,善良的养父母将她收留。
小怡肚子上有个肿物,而这其实是她的肝脏
小怡的这个肿物摸起来是软的,表面光滑不红不肿,不痒也不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长大。小怡饱受异样眼光,生活学习也受到严重影响。
“学校的老师也不敢让她上体育课,让她出去玩,就怕受伤”。小怡的养母说。
两年前,小怡在清远当地医院做过B超检查,这个腹部肿物竟然被是腹外疝,疝出物竟为肝脏。
养父母带着小怡多次求医,但都因病情罕见手术难度大被拒之门外。最后,资助小怡的广东救援辅助队与香港妙吉祥慈善基金会慕名找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张金明教授。
罕见的病例
全新的挑战
张金明教授联合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刘超教授一起为小怡诊治。
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小怡所患的是腹壁疝,三分之二的肝脏疝出,并合并有右肾和小肠异位——它们跑到了膈下,这原本是肝脏所在的位置。
“腹壁疝并不少见,但是疝出物为肝脏,非常罕见,因为肝脏距离脐的位置还很远,可能原因是由于肝脏韧带发育不良,肝脏处于游动状态,从发育不良的腹壁疝出。 ”刘超教授表示,“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案例。”
小怡的病情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均未检出相应文章对此种疾病治疗方式做过阐述。这对于两位教授及团队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经过详细的术前讨论和评估,小怡的手术方案最终确定: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埋置扩张器,注水扩张腹部皮肤。 二期:肝脏还纳,修复腹壁疝和缺损的腹壁。
突破重重困难
离“家”12年的肝脏回归腹腔
把肝脏剥离,再放回腹腔,然后修补腹腔缺损。听起来就是一句话,但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
“生下来的孩子还能再塞回去吗?”刘超教授打了个比方。
这项手术面临着3大难关:
分离肝脏过程中需尽量避免损伤肝脏,否则术后容易出现出血等风险,危及生命 。
疝出肝脏体积较大约12*13*8cm,难以完全回纳,强行回纳可能引起腹腔重要脏器受压,造成器官功能障碍。
“由于小怡的肝脏生长不受限,体积比一般人大,然而腹腔里却没有肝脏的地方,需要先进行腹腔扩大术。”刘超教授说。
腹壁皮肤组织量难以完全保证修补的需要,需要充分游离扩张皮瓣和腹壁进行修复,游离过程中皮瓣淤血或失活容易导致手术失败,造成器官外露的严重后果。
完善相关检查后,张金明教授及刘超教授团队开始为小怡手术。
肝脏“归家”,腹壁修复成功,小怡将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2018年3月21日,扩张球囊在小怡的腹部埋置,医护人员每日为其注水,经过5个月时间的“孕育”与悉心照护,皮囊准备完善。
2018年8月23日,两位教授的团队联手合作开展手术,切开覆在肝脏上的薄膜,完整剥离肝脏后将其回纳到腹腔,然后使用生物补片修复,再转移预先扩张好的皮瓣,修复腹壁缺损。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手术过程非常顺利,结果超乎预期。小怡的各项功能检测正常,将于近期出院。
“此次手术不仅为小怡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烦恼,也充分展现了我院整形外科与肝胆外科团队强强联合的医学技术实力,体现了跨科联合手术的治疗优势。”张金明教授说道。
自此以后,小怡的肝脏有生物补片和皮下组织等保护,以后的活动将不再受影响,体育课等户外活动指日可待。
专家提醒,患者的腹外疝若早期治疗的话难度会小很多,就诊推迟导致疝出物的体积过大,加重了修补的困难,因此对于各种各样的疾病,最好能早发现早治疗,有什么不适的地方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诊断治疗,也是对自身负责的一种态度,对于医生来说,早治疗的疾病往往难度不会偏高,对于提升疾病治疗成功率也是大有好处的。(通讯员:张阳、刘文琴、张剑)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