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预防
宫颈癌一级预防是指接种HPV疫苗。目前已知接近90%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99%以上的宫颈癌存在高危型HPV感染,其中约70%与HPV16和18型相关。2006~2008年有关北京地区5552名25~54岁女性HPV感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常见的HPV高危亚型按感染率由高至低依次为16型、58型、52型、33型、18型及31型。主要针对高危型HPV16和HPV18的HPV疫苗于2016年7月获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上市许可,预计将于今年年初在中国内地正式上市。
随着HPV疫苗的研发与上市,国内多个地区也进行了对于HPV了解程度与HPV疫苗接种意愿的调查,北京社区居民对HPV的知晓率较高,且市区认知高于郊区。深圳由于开展了宣传工作,对于HPV接种意愿相对较高;在广州,初中生家长对于HPV和HPV预防性疫苗的认知度、对其子女接种HPV预防性疫苗的接受度都低;在其他多个城市如杭州、威海、武汉、衡阳等地调查结果均显示,对于HPV疫苗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并不理想。
这些信息提示我们,虽然HPV疫苗已被证实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但我国女性HPV疫苗接种意识普遍不高,对HPV疫苗作用认识不够,还需要进行更加有效的宣传。
二级预防
宫颈癌二级预防是指宫颈癌筛查。常用的筛查方法是宫颈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检查。
1951年,在林巧稚教授的倡导下,杨大望教授将巴氏涂片引入我国,推动了宫颈癌早期普查工作。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宫颈癌筛查主要运用巴氏涂片法。TCT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明的一项细胞学新技术,于2001年引入我国,关于TCT的多项研究提示TCT筛查有效率高、检出率高。HPVDNA检测方面,一项回顾性分析表明,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敏感性高、阴性预测值高,而且,HPVDNA负荷量越高,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越高。2004年,卫生部和中国癌症基金会领导制定了《中国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指南》。2006-2009年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得到中央财政转移基金支持,项目扩大到43个县市,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9年我国卫生部、财政部、全国妇联联合发起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开始实施。2011年对北京市“两癌”筛查开展情况调查发现,筛查参与率及检出率较低,参与宫颈癌筛查人数仅占所有适龄妇女人数的19%,其他城市的宫颈癌筛查率也偏低。可喜的是,随着“两癌筛查”的广泛宣传和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主动参与到宫颈癌的筛查和定期体检中,这对于降低我国宫颈癌的发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级预防
宫颈癌三级预防是指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冷冻等破坏性治疗及冷刀锥切(CKC)、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子宫切除术等切除性治疗。CKC术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LEEP术应用于临床仅有不足30年的历史。由于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近十余年来,LEEP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CKC成为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首选方法。一项研究对1990年-201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2234例LEEP与CKC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发现两者疗效相似,但LEE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愈合时间快、住院天数少和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结语
随着我国宫颈癌三级预防的逐渐推进,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将大幅度降低。但是,要想真正攻克宫颈癌,除了筛查与治疗技术还需不断进步外,更重要的是普及宫颈癌预防相关知识,增加群众的参与度,提高宫颈癌的筛查率,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守护女性宫颈健康,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陶霞医生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