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实施健康中国建设的现阶段,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方针,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老年期疾病,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中华预防医学会是国家卫健委领导下的官方学术团体,之前未设立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相关分支机构。在中华预防医学会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等多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医学中心领导的带领下,筹备委员会积极努力下,我国首家中华预防医学会直属分支机构——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依托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于2018年7月6日,正式宣告成立。北京医院院长、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依托单位做重要发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吴玉韶副主任出席会议并做指导性报告。
7月6日的成立大会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刘霞同志主持。首先由发起人杨泽研究员介绍中华预防医学会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的发起及筹备情况。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刘霞同志宣读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成立批复及委员名单,宣读批复文件,向杨泽主任颁发证书。并围绕中华预防医学会的管理规定、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为工作委员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华预防医学会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由从事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相关领域前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医疗和养老机构、大健康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医、养、智、居、康、乐、文、旅、法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成。第一批设立全国委员共31名,由北京医院杨泽研究员担任第一届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泽研究员为老研所原副所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CDC老年保健中心副主任,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卫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等多个专家组成员。北京医院党委书记汪耀教授、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教授为顾问,北京医院老研所所长蔡剑平研究员、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院长樊瑜波教授、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田兰宁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施小明研究员等4名专家为副主任。我院特需医疗部曹素艳主任、内分泌科王晓霞副主任担任委员。成立会议后,举行了以“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共有七名我国最顶级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和学术交流。
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教授报告了“目前我国老年医学发展存在的问题”。王院长指出,老年医学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衰老导致的疾病多发、高发,医保70%以上的支出是由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使用。老年疾病表现不典型,老年科不同于专科只针对某个病和单个器官进行诊治,而应针对人、针对整体。老年轻微的疾病就有可能多器官累及,如感冒可能导致肺炎,肺炎导致心衰,心衰导致泌尿系统问题等等。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家层面要提升理念、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医养结合主动健康行动是以老年人医疗养老需求为驱动的服务,行动目标是希望实现健康老龄化。因此,要增强百姓在健康方面的主动意识,提高百姓健康素养,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健康管理。医养结合要以养为主医为辅,但具体医养结合的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教授报告了“树立积极健康的老龄观”。介绍和传达了国家老龄委的相关信息和精神,特别是十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老年国情教育,呼吁老年人提倡“自强、自尊、自重、自爱”,中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挑战严峻,老年事业“事关国家全局、事关百姓福祉”,是全社会的事,虽然缺资金、设施、人才,但更缺思想和理念。老年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全社会需要正视老年问题,积极应对,从理念-态度-行动,动员党政干部、青少年、老年人共同应对。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洪俊研究员报告了“中国标准化概况及国际标准化”,介绍了中国标准化状况,老年健康隶属于中国标准化委员会的服务事业部,传统的服务概念需要向家政、旅游、保健、养老转变,拓展服务业及其标准化的内涵,目前正在筹备国际标准化大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积极将中国的标准推向世界。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副社长田兰宁研究员报告了“数据视角下的医养区分与融合发展”,她指出,老龄化未做好准备,应当将老年人视为贡献者,对于有能力者把他们的社会经验、社会实践融合到社会发展中,而不是退休养老;我国75-79岁的老年人医疗花费最大。让老年人有尊严的活下去,日常照料、安全保护、老年康复、医疗护理各个方面应当统筹安排。应当建立信息系统,将老年事业纳入信息化管理。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主任樊瑜波教授报告了“康复辅具创新、应用与产业”,他着重指出,没有康复辅具,健康老龄化将是一句空话,国务院各部门已经联合发布了支持国家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的文件,产业发展已经启动。康复辅具种类繁多,共有40000多种,国内外市场巨大,目前国内一穷二白,这与三十年前医疗器械的情形类似,老年康复方面没有那么多人做护理工作,需要辅具器械。目前在研的是手功能康复方案,但是心血管康复器具却仍然匮乏。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仇成轩教授报告了“延迟老年痴呆症发病的多模干预策略”,介绍了他们团队围绕建设老年痴呆症(AD)发病的多模干预模型的工作,2015年全世界AD患者4700万人,到2018年AD将成为万亿美元市值的疾病类型,目前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但对于病情进展作用甚微,目前发达国家AD的发病率在下降,但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却在上升。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应为预防性干预,降低风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不活动、抑郁、吸烟、低教育水平等,改善心血管并提高认知储备可以降低AD的发病风险,全球应当协调行动。最后,汤臣倍健科技中心总监张旭光博士报告了“老年健康及精准营养产品与技术”,“精准营养”是全球营养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膳食补充剂领导品牌汤臣倍健与中科院上海营养所等团队正在攻关精准营养的项目,强强联合。汤臣倍健是中国膳食补充剂领导品牌和标杆企业。成立了科研基金每年资助3-4个项目,提倡精准营养,分析饮食及生活方式,进行表观型分析及干预,基因型分析及干预。未来将和北京医院、国家卫健委老年医学研究所密切合作,围绕老年营养问题开展合作,在“精准营养”领域持续发力。
中华预防医学会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以我院为主要依托正式成立,无疑将推动北京医院在全国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领域的影响力。学术论坛为国内从事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相关领域前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医疗和养老机构、大健康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医、养、智、居、康、乐、文、旅、法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搭建了沟通和工作平台,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和多元合作,为最终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事业、老龄健康事业和养老事业的合纵连横、融合和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2018年是北京医院老年医学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关键年,5月份,医院完成了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今年我们还将迎来了十三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的申报工作,这是科技部首次推出的以老年医学为核心,该领域资助强度最大的国家级项目。
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构建以主动健康科技为引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并致力于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推进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未来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必将站在新的高度,用更宽广的视野不断探索,为中国的老年医学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素材提供:老研所
编辑制作:宣传处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