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该病手段非常丰富,例如中药调理、针灸按摩、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及药膳食疗等,有助于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整阴阳、调补气血,从而达到缓解疲劳、增强体力、调整睡眠、减轻疼痛、改善情绪等目的。
1.中药疗法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将其归于“虚劳”、“懈怠”、“百合病”等范畴,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肝、脾、肾受累及气血阴阳失调而造成的。临床上,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多见。虚证主要是阴阳气血不足,脏腑失养,而出现体力及脑力的虚弱、疲劳;实证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外感邪气、气郁、痰湿、湿热内阻,使机体出现倦怠感及其他兼夹症。例如心脾两虚型表现为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健忘失眠,心悸,头晕,或见面色不华,自汗出,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可用归脾汤加减。肝郁气滞型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抑郁,嗳气叹息,胸胁作胀,头晕目眩,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苔薄白,脉弦,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虚弱型表现为体倦肢软,怠惰嗜卧,少气懒言,饮食无味,脘腹胀满,夜寐梦多,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虚缓,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肝胆湿热型表现为四肢困重懒动,烦燥易怒,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胁痛口苦,耳鸣,记忆力减退,舌红苔黄,脉弦数,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肾阴虚型表现为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咽干口燥,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可用左归丸加减。脾肾阳虚证型表现为精神萎靡,四肢乏力,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困倦嗜睡,懒言少语,面色苍白,便溏,或遗精阳痿,性欲低下,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可用右归丸加减。
2.针灸按摩
针灸:临床多以五脏背俞穴、四神聪、百会、印堂、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并根据辨证配用其他穴位。
辨证选穴:脾胃虚弱配公孙、伏兔、血海;肝郁脾虚配期门、阳陵泉、太冲、支沟、曲泉、行间、公孙等;肝胆湿热配内庭、梁丘、丰隆;心脾两虚配内关、神门;肝肾阴虚配复溜、行间;脾肾阳虚型配阴陵泉、太溪、命门。
按摩:临床上可用推拿手法按摩头部经穴,如百会、四神聪、神庭、风池;同时,可选取身体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俞穴推拿,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腰阳关。头部推拿可清利头目,镇静安神;背部属阳,是脏腑经气输注的部位,推拿可调补全身阳气,调整失衡的脏腑功能;配合其他部位的推拿,能使全身经脉充养、气血调和,则疲劳、失眠、疼痛、乏力诸症自消。
3.刮痧拔罐
拔罐疗法:拔罐部位多取人体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通过火罐的温热,激发脏腑气机,鼓舞气血运行,以达到缓解慢性疲劳目的。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至腰骶部。先在背腰部涂一层液体石蜡,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于背部,然后轻轻地沿着膀胱经和督脉来回推拉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油迹。
刮痧疗法:用刮痧板沿后背脊柱两侧膀胱经自上往下刮搔皮肤,直至皮肤变红、出现出血点为止。
4.穴位贴敷
贴敷药选党参、黄芪、当归、生地黄、熟地黄、肉桂、川乌、香附、延胡索、川芎等补益气血、滋阴壮阳、疏筋通络的中药为主,选穴多为五脏背腧穴、神阙穴。
5.耳穴压豆
选取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另据辨证配以心、肝、脾、肾、胃等穴。
6.食疗药膳
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食疗的治疗原则是“调和阴阳、补偏救弊、促进阴阳平衡”,治疗手段上采用“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方法,以食物扶助正气,并确立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还提出应做到酸、苦、甘、辛、咸的“五味调和”,不能偏食偏嗜,这种使人体趋于健康的饮食结构具有科学性,也是人们常说的“药补不如食补”的道理所在。
同时,患者可以根据症状、个人爱好和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登山、跳绳、跳舞、打太极拳等。还可自我减压保持心理平衡,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亦可欣赏书画,下棋打牌,养花种草等以增加快乐,消除身心疲劳。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刘洋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