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要吃药,但是怎样才是正确的吃药呢?
在我们接触的药品中,无论中成药还是西药,药品说明书上经常有“一天三次”的服用方法。人们通常把“一天三次”理解为按早、中、晚3餐饭的时间服用。没错,这样吃是方便,每天吃饭时一起把药服了也不容易忘。但是,如果从药物起效的药学专业角度看,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天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日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尤其对老年人、小儿及体弱者危害更大;同时,造成夜晚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过低,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
例如抗生素类药物,如果按照多数人的吃饭习惯,早上7点、中午12点、晚上18点服用,间隔时间就分别是5小时、6小时和13小时,这样会使血药浓度白天高、夜晚低,杀菌作用只在白天发挥功效,到晚上细菌又会大量繁殖,很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本来有效的药物也会减效,甚至失效。
那么,“一天三次”吃药究竟怎么吃呢?
一般理想状态下,如果按照每8小时1次,又不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太大影响的话,早上6点1次、下午14点1次,晚上22点1次。或者基本上按照这个时间段来调整。这样既不会打乱原有生活规律,也不用半夜起来服药。当然,如果服药间隔不规律的话,并不意味着没有药效,而是达不到理想的药效。
但是有些药物是参照一天三餐来服用,如降糖药、调脂药、胃药等。这是因为这些药物的药效都和吃饭密切相关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药物有不同的服药要求,对于每天服药1次的药物(例如氯雷他定片、孟鲁司特钠片),需空腹或进餐时服用的药物(例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饭前服用的药物(例如左甲状腺素钠片,胰酶肠溶片等),饭中服用的药物(例如米曲菌胰酶片、阿卡波糖片等),饭后服用的药物(例如法莫替丁片,盐酸氨溴索片等),就不能机械地按照6点、14点和22点的时间,而是要结合药物和用餐的情况,设定相应的用药时间。
所以,一定要准确了解自己服用药物的特殊服用方法,然后再来安排更好的用药时间。
总之,患者服用药品前,应向就诊医生或药师详细咨询,确保用药安全。
素材提供:药学部病房药房
编辑制作:宣传处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