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冬天进补,南北方有什么差别?喝汤能进补吗?“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对不对?
刘友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
由于我国领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在冬天进补的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北方寒冷,空气干燥,相对而言南方就温暖许多,湿气较重。在北方大口大口吃狗肉,加很多姜都顶得住,但在南方就不行,很容易动火,就是广州人爱说的“热气”。所以南方人进补以滋补为主,北方以温补为主。
祖国传统医学讲究中医体质辨证与养生宜忌之间的关系,以“阳虚体质、血虚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为例,它们各自对应的冬季进补需求有所不同。
阳虚者:可以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狗肉、兔肉等补血壮阳之品;
血虚者:应该在上述食品中添加当归、红枣、首乌、枸杞等;
气虚者:应该在上述食品中适当加入北芪、党参、五爪龙等;
阴虚者:建议选用乌龟、水鱼、水鸭、雪蛤等食品,并适当添加玉竹、麦冬、生地、天冬等药材。
建议不要自行判断体质,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辨别。
在冬季进补养生上,不少人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喝汤水为主餐
对于素来就崇尚“喝汤文化”的广东市民来说,冬季进补最好莫过于“喝汤”。但是,一些人认为“食物营养全部在汤水里,甚至可以不吃饭只喝汤”,这点是不科学的。
汤的营养远远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世上也没有一个人是靠喝汤过日子的。应以饭菜为主、不应以汤水为餐。
误区二:冬吃萝卜,夏吃姜
民间有着“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其实,“冬吃姜、夏吃萝卜”更有理论依据。
夏天暑气重,部分地区的农民常以晒干的萝卜苗泡水,并加以少量盐,用于田间劳作时解暑消渴之用。冬天寒气重,而生姜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关于如何吃姜,这里有2个小技巧——
1、 姜的N种吃法:喝姜汤、吃姜粥、炒菜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做包子、水饺馅时加点姜末。
2、 吃姜不削皮:生姜皮有加速排汗、防止中暑的作用,还有刺激胃肠道粘膜、增加胃肠道消化液和脾行水、利尿的功效,因此削皮的生姜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