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吃橘子的好时令,橘子肉、皮、络、核、叶都是药。很多人都喜欢坐在暖暖的屋子里,剥开橘皮,让味蕾感受酸酸甜甜的刺激。但橘子吃太多也会坏事。
据媒体报道,年近七旬的张大爷酷爱吃橘子,闲来无事烤着火吃橘子,不知不觉间就吃了两斤。但等到第二天起床,发现手掌和面部都是黄的。张大爷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肝脏出问题,得了肝炎。他赶紧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患上了橘黄症。
“橘黄症”是怎么回事?
橘黄症,也称为胡萝卜素血症,指的是大量黄色素沉积在人体皮肤和组织内,使皮肤发黄,还有可能出现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表现。大量吃柑橘,因柑橘富含胡萝卜素,如果吃过多会引起橘黄症。此外,多食柑橘会上火,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出现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等症。不过高胡萝卜素血症患者无需任何治疗,只要减少对橘子或胡萝卜的摄入量,就可恢复正常。
如何区分橘黄症和黄疸型肝炎?
在日常饮食中还有很多蔬菜水果容易让人“变色”,比如过量食用胡萝卜、南瓜、芒果和木瓜都会让皮肤变黄;短期内大量摄入桑葚,会让人口唇变为深紫色,出现类似中毒的表象。因此,提醒人们在吃任何食物都应注意适量且多样,水果每天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00克到400克之间,营养吸收应均衡,过犹不及。若食用后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患有橘黄症后无需紧张,除多喝水、暂时不吃柑橘类水果外,还应限制摄入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食物,通常1个月左右,皮肤颜色就会恢复正常。要注意的是,要仔细区分“橘黄症”与黄疸的区别,橘黄症的患者皮肤呈黄色,但眼白绝对不会发黄,且血清中胆红素正常。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