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结肠癌新发病例约800万人,结肠癌在中国恶性肿瘤排行榜上是前“三甲”。有专家表示,我国结肠癌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45岁至55岁,比国外提早了10年。
结肠癌的发病,与日常饮食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进入大肠后,蛋白质和脂肪残余是少量的,这些少量残余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还可继续合成人体必需的物质,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和一些非必需氨基酸,这些都是有益健康的。
但食肉过多的人,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太多,超出了小肠的消化能力,进入大肠的就不是少量残余。过多的营养物质在大肠,会导致大肠菌群失调,并将那些富余的营养大量合成胺类物质。胺为气体时,气味十分臭,“放臭屁”就有可能是在释放胺类气体。
此外,贫血也应该引起40岁以上人群的重视。据了解,结肠癌患者早期会缓慢少量失血,逐渐出现贫血。轻度贫血时,患者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到后期出现便秘、腹胀等症状时,不少患者确诊已是晚期。
所以,40岁以上人群,平时饮食不健康,一旦体检发现贫血,就要进入大肠癌筛查程序,排查大肠肿瘤。首先,做粪便隐血试验、肛门指诊。由于70%的直肠癌处于直肠中下段,通过肛门指诊就能确诊,有经验的医生1分钟就能做完这个检查。
如果指诊检查阴性,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就做乙状结肠镜或纤维肠镜检查;若肠镜检查阴性,大便隐血试验复查阳性,应做全结肠镜或气钡双重造影。如果检查结果是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及时治疗后,治愈的可能性很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