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诊疗 > 就医·门诊

春捂秋冻 不能一“冻”到底

2014-09-30 04:03:3439健康网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指的就是秋季天气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添加衣服,适当地冻一冻,激发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可预防冬季多种疾病。但有些人“春捂秋冻”的做法却冻出了疾病。可见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冻”到底,儿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胃病等疾病的患者更要谨慎“秋冻”。

  “秋冻”因人而异 也看天气

  对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而言,当天气变化较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觉得寒冷,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为寒冷的冬季作准备。但如果有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骤降时还强忍着不添衣,反而会导致感冒等疾病的侵袭。这样看来,是否进行秋冻也要看天气情况。

  秋冻看天气,也因人而异,患有以下疾病的人群也不适宜秋冻。

  1.心脑血管疾病。秋季气温变化多端,昼夜温差大,一场秋雨或一夜秋风过后,气温骤降是常有的事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若一味的“秋冻”,寒冷的空气会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较多的儿茶酚胺,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脏病发作。,还有可能出现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诱发心功能衰竭,加重病情。而且,冷空气的刺激有时会直接刺激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的痉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猝死。

  2.老胃病。患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老胃病的人群也不适宜秋冻。寒冷刺激会导致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加重原有老胃病,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3.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受到寒冷刺激后,气管、支气管会发生痉挛,加重原有咳嗽、喘息等症状。

  4.风湿病。风湿病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只要一出现降温、下雨的天气,风湿病就容易复发和加重。盲目秋冻只会加重病症,导致关节疼痛难忍。

  5.糖尿病。由于秋季温差变化大,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引起心肌梗塞等。

  此外,秋冻也不能随便哪个部位都冻。首先是头部,头部是人体的“诸阳之汇”,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若受寒体内的阳气会丧失。颈部也要注意不要受冻,否则会引起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而腹部一旦受凉,容易被寒邪侵袭。脚部、膝关节也要注意保暖。脚部是人体离心脏最远的器官,血液循环最差,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的症状。

  看完这些,还穿着短袖短裤的壮男美女们还在拿“春捂秋冻”当借口吗?当秋季户外早晚气温降到10℃以下时,就应结束秋冻。

  39健康网推荐阅读:

  心脏病人也要“春捂秋冻”?

  白露节气 春捂秋冻应有度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