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就是眼睛发绿光?NO!眼压高就等于青光眼?NO!如果你对青光眼的认识仅限于此,那就大错特错了!为迎接2014年第七个届世界青光眼周,普及青光眼知识,提高市民对青光眼的认识,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之家特举办青光眼科普讲座,中心副主任、防盲治盲办公室主任何明光教授在讲座中为广大患者讲解青光眼的概念认识、主要特征、分类及检查治疗方法。
专家简介:何明光,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同年分配到中山眼科中心工作。2002年获得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200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眼科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并与世界多个机构开展长期防盲治盲合作。2013年开始将“手把手”培训模式向全国推广,接受来自四个省(广西、福建、贵州、湖南)的32家医院的32名医生和56名护士,开展手把手培训,完成培训手术1420台。
你了解隐形视力杀手“青光眼”吗?
何明光教授解释说,“青光眼”的真正的定义其实是,眼压超越了眼球内部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的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这里所说的眼压即眼球内的压力,正常范围是10-21mmHg,Goldmann眼压是眼压测量的“金标准”。
“据流行病学资料研究表明,青光眼是全球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白内障。我国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为0.52%,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2.07%。青光眼致盲率为9.04%至10%。”何明光教授说。另从广州的调查数据可看出,广州青光眼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加,患病人数骤增,80岁以上患病率最高。
防治青光眼“两早”:早诊断、早干预
青光眼是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是我国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何明光教授指出:“青光眼是可以被控制的,通过治疗阻止视功能进一步恶化,但前提是需要早期诊断,及早干预。”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在急性眼压升高出现眼红眼痛前和发现视力下降前没有任何不适,但常规的全面眼科检查就可以发现青光眼。
鉴于青光眼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何明光教授建议以下四类人群定期进行眼科检查:50岁以上、亲属中有青光眼患者、高度近视患者、45岁前老视的人。“诊断青光眼并不困难,借助视神经检查、前房角镜检查、眼压测量等仪器可明确,青光眼科的医生会根据青光眼类型的不同和病情的轻重来制定治疗方案。”他提醒患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眼盲等严重后果,手术治疗后也要注意定期复查。
哪些人容易被“青光眼”缠上?
何明光教授表示,主要有五类疾病人群容易患青光眼。
1.高眼压。这是第一危险因素,尽管早期没有青光眼性损害,随着高眼压持续时间延长,眼压基值不断升高,发生青光眼性损害的可能逐渐增大。
2.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中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增高,同样开角型青光眼中近视发病率也高。近视眼对眼压升高易感,又因产生陷凹较浅,不易辨认,又因巩膜硬度低,用压陷眼压计测量眼压值常偏低。
3.视乳头陷凹。这是第二危险因素,大而深的陷凹对压力的耐受力差。双侧陷凹不对称一般是后天造成的,且与高眼压有关,陷凹进行性扩大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发生在视野缺损前。这类人需定期检查视盘陷凹和视野,一旦出现视神经损伤即予治疗。
4.全身血管病。特别是低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视盘供血不足,增加视神经损害的危险。
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的发生率为12.6%,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通讯员:魏春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