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自救和互救的能力,推广“第一反应人”的理念,湖南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授牌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社会急救志愿者训练营”今日开班,首批获得免费急救技能培训的志愿者增至55人。
所谓“第一反应人”即经过救护培训,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伤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往往是最早接触现场并对伤病员实行救助的人,甚至伤病员本人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也能实行自救。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社会人都可能成为“第一反应人”。
从事故发生到医院专业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的时间段,在医学上称之为急救反应时间,这段时间被急救医学专家称之为救护的“黄金时间”,国际标准为5-10分钟,而前1-4分钟被认为“黄金中的黄金”。这个时间段里,一般只有“第一反应人”在场,故其在挽救生命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但当前,作为院前急救的前沿—“第一反应人”的作用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事故发生后,等医生赶到现场,或把病人送到医院时,生命已经回天乏术。美国每3人中就有1人拥有救护培训的“第一反应人”,而我国真正训练有素的“第一反应人”不到1%,使得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大受影响。
正是基于此,经过前期筹备,湘雅二医院决定举办以“关爱生命、科学救援,普及急救、服务大众”为主题的志愿者培训活动,并于今年7月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招募急救志愿者,在200多位报名者中,选拔出55位志愿者作为首批训练营的学员,他们来自公安、教师、工程师、记者、学生等行业,将在医院进行为期两天的专业培训。
“我曾去过汶川地震救援现场,但由于自己不懂急救知识,看到伤员却爱莫能助,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培训机会。”在几天前的面试现场,一位从外地赶来的志愿者这样说道。
和他一样,许多人在面临老人倒地、车祸现场时,都可能遭遇“想救却不会救,有心却无力”的尴尬,湘雅二医院此次主办的培训班,将有望帮助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化解这一尴尬。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学员们将学到救护新概念、灾害事故、心肺复苏、常见急症、创伤救护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创伤救护、心肺复苏的实践操作,获得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初级自救和互救能力。而经过考核合格,可获得省红会颁发的初级救护员证书及医院颁发的社会急救志愿者培训合格证书。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