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5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健康大讲堂”活动首次走进专业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举办了胃肠肿瘤防治健康公益大讲堂。
活动邀请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教授为大家讲授了胃癌防治知识。
讲座开始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院长致辞,他介绍,北京市卫生局提出了“阳光长城肿瘤防治行动”这一慢性病防控工程,这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内在要求,也是新一届领导人实现健康梦的一部分。
他说,肿瘤可以预防,患者也可以通过合理治疗重获新生。大讲堂活动的举办,就是希望能够对公众进行有效的知识传播,让大众认识肿瘤防治知识。也希望通过健康大讲堂活动,让患者与医务人员建立良好关系,医患联手向肿瘤说“不”。
沈琳教授在讲座中也指出,胃癌如果能够早诊早治,是可以治愈的,且治愈率可达90%以上。因此,医务人员应当多进行切实有效的健康宣教,让公众了解胃癌,不惧怕胃癌,通过有效措施预防肿瘤的发生,一旦患病,则尽早接受有效的治疗。
胃的五大功能
沈琳教授首先介绍了胃的五大功能,除了我们平常所熟知的接收、储存及消化功能之外,它还具有分泌功能和运输排空功能。
壁细胞分泌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和内因子,通过胃酸与食物搅拌,来消化食物;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能起到消化酶的作用,特别是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黏膜细胞则分泌黏膜,防止大家吃比较干的食物时,对胃壁造成损伤。
食物被胃消化成食糜,并与消化液进行充分融合后,会被不断地一点一点得输送到小肠。胃排空的时间则因食物的不同而不同。
MDT模式治疗胃癌
显微镜或影像学观察,胃壁从里到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等四层,胃癌分期根据癌细胞侵犯胃壁的程度来确定的。此外,肿瘤的分期依据还有它对周围脏器的转移情况。
除了分期以外,治疗方案的选择还要针对患者具体的年龄、合并疾病、身体状况等许多个体化因素来制定。
沈琳教授介绍,目前,胃癌的治疗模式除了满足分期及个体化需求之外,已经发展到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阶段。
所谓MDT模式,就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综合讨论,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影像科医生、病理科医生、心理医生都会参与其中,根据胃镜检查、仔细的分期检查、身体状况评估、特殊检查等结果共同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做一个聪明的患者
“很多患者不会就诊”,沈琳教授说,“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还是相当缺乏的,一个医生需要诊断许多患者,在这个前提下,做一个聪明的患者很重要。”如何做到?沈琳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学会面对,调整好心理、心情。生病了,千万别着急,应当给自己一点时间调整。沈琳教授说,人的自我调整能力远超自己的想象,一定要相信自己。
其次,一定要到专科就诊。沈琳教授强调,切忌立即进行手术。首次治疗是决定整个愈后的关键,草率手术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一定要谨慎。一定要给医生充分了解身体状况、进行肿瘤分析的时间。
第三,接受医生安排的检查,一定要信任外科医生,他们会根据检查结果、肿瘤分析,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手术方案。这些检查通常包括:胃镜定性;功能检查(X线);分期检查(超声内镜、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脏器功能检查;身体状况评估。
胃癌的药物治疗
关于胃癌的药物治疗,沈琳教授特别希望患者们了解,“化疗掉头发、面黄肌瘦,十分痛苦、不能耐受”这是一个误区。特别是在胃癌治疗过程中,这种情况是不多的。
有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脱发,但并不影响生活,很多患者都能够边工作边化疗。只要药物配合得当,是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
而且,化疗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口服药完全不用住院,在家吃即可,只需定期到医院做一些简单的检查。
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调整用药方案。这次反映大,下次就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那下一次治疗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此外,药物治疗的个性化要求很强。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合并症、胖瘦、体力状况、性别、对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是医生区分用药的依据,是有保障的。
化疗并不意味着晚期,手术前和手术后使用化疗药物是为了提高治愈率。由于早诊率高,日韩的胃癌治愈率可以达到80%以上,我国目前治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早诊率比较低,但我国的胃癌整体治疗水平是不低的。
现在放疗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基本上可以做到精确定位放疗,损伤是非常小的。
胃癌的早期征象
哪些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沈琳指出:有食管癌、胃癌的家族病史的人需要注意,应当每年都做全面的肿瘤体检,。
其次,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定期随访,因为他们也属于高危人群。
第三,曾检出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定期做胃镜检查,周期最好为一年一次。
胃癌的早期征象包括:出现从未有过的上腹部不适、腹胀;痛无规律;口味改变(口臭或酸腐)、少食;大便潜血阳性;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
出现以上症状的人群,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胃,并及时就诊。沈琳强调,尤其是年轻人要特别注意。
消除高危行为 远离胃癌
“目前还没有发现胃癌惟一的致病因素,但我们知道哪些因素与它相关,如果把它们去除,就可以大大降低发生胃癌的几率”,沈琳介绍,“就像车祸,老是飙车、违规就容易发生,如果大家都规范驾驶,车祸几率就会降低,胃癌一样。”
首先,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已有感染,就立即治疗清除。
第二,食物、水、空气污染、精神压力等对胃的影响统称环境因素。在生活中,要尽可能的保持合理健康的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环境因素对胃的损害。
-高盐饮食不但会使心血管病发生几率升高,同样也与胃肠道肿瘤发生率相关。
-减少油炸、烟熏、烧烤、热烫食物的摄入。
-远离烟草、酒精尤为重要。
-多摄入新鲜食物、蔬菜水果,三餐规律、细嚼慢咽、注重合理的营养搭配。
第三,我们无法改变遗传因素,但应当多了解身世。如果存在家族病史,就应当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来进行预防。
沈琳总结,胃癌可防可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即便发现得相对较晚,也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手段治愈或延长生存期。
她强调,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目标是非常一致的,所以患者应当与医生做好沟通交流,并互相信任,让医生放开手脚给与患者最合适的治疗。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