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十大民生工程——“关爱视觉·燃点光明——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持续进行中,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慈善会联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广州市越秀公园举行白内障患者大型义诊和免费赠药活动。
自2012年5月启动实施“广州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以来,共义诊5000余人次,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1229例,捐资311万元。在此基础上,2013年中山眼科中心将常态化推进白内障患者扶贫手术活动,于今后长期持续开展下去。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感人的案例。
案例一:孤寡老人
朱运莲是广州市花都区一位90岁的孤寡老人,依靠不足300元的政府救济金维持生计。与老人相熟的人都说她性格开朗,善于助人,曾经抚养被人遗弃的小女孩10年。可是最近两年由于双眼白内障程度日益严重又无钱医治,仅靠双手摸索勉强度日,笑容少了,同邻里的走动也少了。
一位认识老人的热心人听说中山眼科中心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关爱视觉•燃点光明——广州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就带着老人来到医院咨询。经过白内障专科陈伟蓉教授细致的检查,发现老人的视力只有眼前光感,属于过熟期白内障,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看到老人步履蹒跚,并得知老人无人照顾,生活艰辛的情况,刘奕志院长、陈教授决定开通绿色通道,立即为老人安排术前检查和预约手术时间。当老人得知自己很快就可以通过免费手术重见光明时,露出久违的笑容,激动的像个小孩子一样紧紧的握着医生的手不愿松开,并一遍遍的重复着感谢政府感谢医院的话语。
案例二:低保户
病床前,重见光明的父亲眼含热泪抚摸着1岁儿子稚嫩的笑脸,让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都不禁潸然泪下。这一幕发生在广州市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专科的病房内,这位父亲就是通过“关爱视觉•燃点光明——广州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的一名普通患者——陈伟强。
陈师傅居住在广州市荔湾区,自幼双眼患有高度近视和先天性白内障,由于经济贫困无钱医治,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另外一只眼睛视力极度低下。正是因为低视力残疾,陈师傅一直没有外出工作,45岁才结婚,妻子通过做临时工和家政服务来养家糊口。前年儿子出生带给这个贫困家庭短暂的欢乐后,全家又笼罩了一层厚厚的愁云,由于妻子辞工照顾小孩,全家只能依靠最低城镇生活保证金勉强生活。
手术后的陈师傅感觉如获重生,人也开朗了许多,看着天真可爱的儿子,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他同医护人员讲“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术后的视力竟然恢复到了0.5”,多次表示感谢政府和医护人员给他再次光明的机会。
案例三:下岗职工
“从白内障术后拆开眼包那一刻,他就没老老实实在家呆着”说这句话的老婆似乎是在埋怨老公没有好好休息,实际上透露出更多的是对老公复明后所表现的欣喜。这又是一个受惠于“关爱视觉•燃点光明——广州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的双下岗职工家庭。
覃景辉,虽然只有49岁,但是由于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低下已经下岗十年。为了供养读初中的孩子,覃师傅起初通过做安保来补贴家用,4年前白内障程度日益加重夜视力很差已经不能担当这份工作,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同是下岗职工妻子的肩上。妻子既要做多份家政工作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又要照顾视力低下的覃师傅生活起居,几近不堪重负。就在这时,覃师傅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广州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可以申请免费手术的好消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中山眼科中心,没想到很快就安排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治疗,术后获得了良好的视力。夫妇二人非常感激广州市政府推出的此项民生工程,并极力赞扬中山眼科中心的白内障专家医技精湛,医德高尚!
案例四:外来务工人员
诊室内一位姑娘正在向医生哭诉患有家族性先天白内障所受到的歧视以及对生活工作带来的不便,这就是来自于梅州农村特困家庭的打工妹曾国花。在她77个直系亲属中,从刚出生的婴儿到51岁的老人一共有22位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正是由于这样的家族史使得这个大家庭的男人娶不到老婆,女人隐瞒病史不敢生育。曾国花为了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来到广州打工赚取白内障手术费。就在她为筹措手术费而焦头烂额时,获悉特困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到中山眼科中心申请免费白内障手术。于是就发生了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幕。
刘奕志院长指示白内障专科陈伟蓉主任尽一切力量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在深入了解这个家系成员实际患病情况和经济贫困现状后,陈主任将22名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分批接到中山眼科中心接受了免费的高质量的复明手术。他们术后的视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孩子们已经可以上学读书了,青壮年也可以外出务工了。曾国花说:“我们再也不用活在别人歧视的目光里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了”,从这句朴素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复明工程带给这个家庭巨大的转变和希望!(通讯员:魏春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义诊信息:中山眼科中心推进广州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