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41周,广州海珠封控区一高龄产妇下腹坠胀超8小时,高血压、高龄、心衰,已是重度子痫前期。情况危急,胎儿难产风险极高,必须尽快终止妊娠,否则极可能出现心衰加重、子痫抽搐、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
危急时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按照疫情期间孕产妇就医工作预案,多学科合作为她接生。11月3日,40岁的孕妇麦女士(化名)历经艰险,终于在省二医产科隔离病区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这是省二医成为海珠区封、管控区居民就医定点医院后,产科隔离病区出生的又一个新生儿。为做好疫情期间封、管控区孕产妇医疗保障工作,省二医启动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隔离病区,迅速腾出13间隔离病床,对疫情期间母婴安全从组织保障、应急预案、就医流程、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安排。
生命接力 开启绿色通道
家住康乐西的麦女士今年40岁,体重超200斤。身处广州海珠中风险地区的她,怀孕41周,已过预产期却还未发动,产检B超提示胎儿巨大,估计超过10斤。高龄、高血压、肥胖的她可能面临难产的风险。于是,麦女士被送往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待产,等待分娩。
11月1日,麦女士起床发现下腹有坠胀感。这时,她第一反应是“要生了”。然而,坠胀感一直持续了8个小时,但宝宝就是没有要出来的打算。
根据病情需要和疫情防控要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紧急联系省二医,并通过救护车,立刻送往省二医产科。接到转院信息,省二医立即启动《疫情期间孕产妇就医应急预案》,孕妇进入医院后,从指定通道,由专人接到省二医产科隔离病区。
接到产妇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主治医师马云燕立即完善相关检查,麦女士血压还在升高,并伴有心衰症状,综合考虑为重度子痫前期。B超提示,估计胎儿体重约6kg。
母子平安 多学科合力接生12.7斤新生儿
马云燕主治医师将病情严重性及手术必要性告诉了麦女士。然而,麦女士坚持要顺产。情况危急,马云燕主治医师立刻将情况向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朱宁湖和主管隔离病区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周敬珍报告。
反复沟通无效,省二医产科将相关情况向医院及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希望能让麦女士尽快接受医生建议。
“患者本身高龄,且已超过预产期,倘若坚持阴道试产,胎儿窒息、臂丛神经损伤甚至死产等风险都极高。”朱宁湖主任、主任医师说。
收到省二医产科上报情况后,海珠区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医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员,立马与麦女士及家属进行沟通。从麦女士丈夫处了解,其家庭情况困难,选择剖宫产的话,恐怕难以承受手术费用。
了解麦女士的难处后,朱宁湖主任、主任医师表示:“当务之急是保母婴平安,费用方面的问题,我们下一步再沟通解决。”
经过各方的积极沟通,麦女士及家属最终同意剖宫产,朱宁湖主任、主任医师立刻着手准备手术方案。考虑到麦女士的情况,朱宁湖主任、主任医师召集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综合各专科意见,计划11月4日在全麻下为其行剖宫产手术。
11月3日上午,麦女士再次出现下腹痛,考虑临产。
“不能再等,联系麻醉科后开通绿色通道。”朱宁湖主任、主任医师表示。随后,省二医产科紧急组建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孙宝峥主治医师主刀,姚小凤及易颂平主治医师协助,通过紧急绿色通道送往麻醉科手术室,在二级防护下行全麻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由于母亲和胎儿的过大体重,经过1小时的手术,麦女士顺利完成剖宫产。新生儿啼哭的瞬间,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母子平安,婴儿重12.7斤,后交由省二医新生儿科照护。
如今,麦女士和儿子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已康复出院。
海珠区封、管控区42名宝宝在这里诞生
自广州海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省二医立刻启用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隔离病区,全力保障封、管控区孕产妇医疗救治工作,对疫情期间母婴安全从组织保障、应急预案、就医流程、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安排。
省二医产科常态化设置隔离产房1间,隔离待产室1间,隔离病房3间,隔离手术室1间,必要时启用备用隔离病区,保障涉疫孕产妇就医需求。本次广州海珠疫情期间,省二医产科隔离病房已扩增至13间。同时,在5号楼预留负压病房,保障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
省二医产科隔离病区24小时提供孕产妇保障服务,由一支有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构成的精锐队伍主管、负责,护理人员4小时一班。除了病区的医疗、护理服务,他们还和社区医生紧密联系,保障产检、抽血、超声一条龙服务。
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医生周燕表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专门开辟的管控区产检服务真是非常及时,管控区内很多孕妇正处于早孕期,及时进行B超等产检非常有必要,有一例宫外孕的孕妇就是通过专项检查通道发现并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
据统计,截至11月10日,省二医产科隔离病区共接诊118人次,其中产检70人次、住院48人次,成功分娩42人,目前在院13人。
(编辑/叶芳 通讯员/朱健 图片/医院供图)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