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吾爱吾肾,知识强肾。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科学普及肾脏病预防知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侯凡凡领衔的南方医院专家团队举行了线上科普及义诊活动。
侯凡凡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慢性肾脏病人群超过1.2亿,但是目前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很低,只有30%左右。她呼吁人人要关注肾脏健康,每年做一次小便检查,可以帮助发现肾脏病的苗头。
南方医院“世界肾脏日”线上义诊团队合影
重视尿常规检查,肾脏病早诊早治有希望治愈
慢性肾脏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症状非常隐匿,病人往往没有什么感觉,容易造成漏诊。即使有少部分患者已经查出小便有血尿、尿蛋白等异常情况,由于身体没有明显的不舒服症状,常常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进一步检查,等待疾病发展到比较严重时才去就诊,结果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这就提示我们每年定期做体检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一次小便检查,就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肾脏病的苗头。”侯凡凡院士强调,如果检查发现潜血阳性、蛋白尿阳性,一定要引起重视,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慢性肾脏病强调早诊早治,一些早期肾脏病是可以治愈的。”侯凡凡院士表示,“如果拖到肾脏功能出现减退,到了尿毒症阶段。此时只能做肾脏替代治疗(换肾、血透、透析)来维持生命,没有办法治疗痊愈。
也不要等到肌酐结果异常才来治疗。“因为肌酐不正常,意味着肾功能组织已经丢失了75%以上,已经是肾脏病比较晚期的表现,这时候才进行治疗,真的是太晚了。”她就此提醒道。
把治疗关口前移,开展肾脏病风险预测
据了解,上了年纪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其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等人群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尽管这些人现在的肾脏没有问题,但是未来3-5年发生慢性肾脏病的风险比其他人群要高出许多,这就需要积极控制好基础疾病。有高血压的患者要及时控制血压,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把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30以下,这样将来发生慢性肾脏病的可能性会大幅度降低。”侯凡凡院士团队这几年正在努力通过建立预测模型来提前知晓个体发生肾脏病的风险。
侯凡凡院士在现场接受采访
“我们在探索一种可能性,有没有可能在病人没有得肾脏病的时候,就识别出他(她)是肾病高危病人,预测其在未来日子发生肾脏病的风险。这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人群研究,通过分析发展出公式。”侯凡凡院士说,如果通过研究发展出公式,可以建立慢性肾脏病的风险预测,便可以提早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努力把治疗的关口提前到预防。
侯凡凡院士强调,生活方式和慢性肾脏病息息相关。爱肾护肾从饮食做起,每日吃盐不要超过5g;提倡“地中海”饮食,也就是少吃红肉,多吃白肉,总肉量要适度;提倡吃植物油,适当吃坚果,多吃蔬果,控制每日总的摄入量,这样的饮食方式对于心血管健康和肾脏健康是利好的。此外,如果身材肥胖,体重超标,如体重指数BMI超过25,一定要注意减重。要知道,过度肥胖也容易引起肾脏病。(通讯员:凌伟明 图:39健康摄 )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