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诊疗 > 医讯·广东

时间作证:六十载医疗技术人员净增9倍

2009-09-28 19:42:00

    六十年砥砺漫漫,六十年艰难困苦,六十年与我们接触最为紧密的便是医疗卫生事业。人民生存质量、生存状态的改善,离不开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进步。60年来,从医疗服务实体到医疗卫生政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几何时,看病难还是无数人切肤之痛,60年过后,“缺医少药”已经成为恍若隔世的历史名词。

  86岁的曾婆婆解放前居住成都市柳荫街,即现在成都南门锦江边一带。她回忆当时看病的情形时说:“那个时候医院少得很,全城没得几个,家头有人生病了想看医生就要进城请太医,医生也主要是些私立开中医铺子的。啥子住院这些听都没听说过,打预防针更是闻所未闻。”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全国卫生行业从业人员总数迈过40.04万人大关,与1949年相比,净增9倍。

    见证六十载——老医生如此医技水平:

  现在的医疗设备很多都是高科技的尖端设备,都需要专业人员操控,你要是不学习,有的检测结果你都不会看。医疗设备的变化真可以用“难以想像”来形容啊。科学、安全、精准、高效,不同的疾病、不同分科诊疗设备都不同,种类太多了。比如说,我们都很熟悉的胃镜、B超、彩超、CT,还有化验用的一些先进仪器、重症监护设备、心脏监护设备、一些康复设备,很多我都说不准名字。如果你是一个内科大夫,很多外科的医疗设备估计你都有可能不知道。记得以前,诊疗工具只有“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治疗手段也很单一,“望闻问切”,吃药打针,输液都极少。在一些医疗条件不好的农村地区不是流行着这么一句么:“小病挺、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可想而知当时的诊疗水平多么差啊!再看看现在,发个烧、感个冒都竟有输液的!诊疗手段更是先进,透析、心脏搭桥、化疗、CT、伽马刀,很多技术现在看来都不可思议。

  记得以前,打针用的针头、针管都是重复使用的,用过之后放到饭盒里煮一煮就是消毒了。针头钝了有的时候还要磨呢!如果磨的不光滑,用的时候还可能给病人造成创伤,引起感染。后来用钝了就换,但是遇上打针人多的时候,可麻烦了。而现在都是一次性针管,卫生、安全,更不用准备饭盒煮针头了。

  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医疗队伍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至关重要,60年来让我感到最欣喜的还是医护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的良好传承。回想以前,医生少得可怜,特别是在一些乡镇不少医护人员都是“全能”大夫,看病开药,打针输液,甚至孕妇接生都是一个人包办。而现在呢,比如说县医院,医生、护士在加上行政管理人员大概有一千多人。而医护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水平比我们那时候也提高不少,就拿学历来说,现在大部分都是本科,还有一些研究生,但学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受过非常正规系统的医学教育,并且在正式工作前,在不同的大医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习,这为今后的正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我们那时候,可没有这么多机会。

(责任编辑:吴磊)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