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症是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持续高于一般水平,通常由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等引起,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确定。
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通常会出现脾脏明显肿大,由于脾脏可以参与血小板的破坏,因此会导致血小板增多。同时由于血小板明显增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栓,严重时可以发生肺栓塞、脑梗死等。另外由于血小板增多,患者还会出现乏力、头晕、失眠、出血等症状;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因此可以通过外周血检查,发现血小板增多的情况。由于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的作用,因此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小板形态表现为大量血小板与幼稚的粒细胞,在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会发生反应性增多;
3、脾切除术: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场所,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快速升高,一般2周后会恢复正常,因此可以通过外周血检查血小板是否升高,以及血小板增多程度判断血小板增多症;
4、其他:还可以通过骨髓穿刺检查,检查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如果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超过100×10^9/L,或呈现进行性上升,则可以诊断为血小板增多症。
确诊血小板增多症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双嘧达莫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外伤,因骨骼破裂时会发生出血不止的情况,从而危及生命。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