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性白血病属于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其他血液疾病等有关。临床上患有慢性髓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乏力、盗汗、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贫血、发热等症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治愈率较低。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因染色体改变,以及电离辐射、化学因素、脾脏肿大等引起。治疗上,需遵医嘱进行化疗,常用药物有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尼洛替尼胶囊等;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由于淋巴细胞的慢性增殖性疾病,常见原因有染色体改变、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等。治疗上,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阿糖胞苷注射液、磷酸氟达拉滨片等药物进行化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于骨髓中大量增殖,尤其是粒细胞的增殖,导致白细胞的显著增高,出现高黏度、免疫功能缺陷等症状。治疗上,需遵医嘱进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常用药物有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尼洛替尼胶囊等;
4、其他类型的白血病:还包括Down综合征、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嗜血细胞综合征、特殊类型的粒细胞减少症等。因为这类白血病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上主要是根据不同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如出现发热,可遵医嘱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降温治疗。
建议患者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预防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可采用分餐制,餐具注意消毒等。同时需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