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颗粒白血病的药物,主要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等。慢性颗粒白血病是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乏力、盗汗、脾脏肿大、面色苍白等症状,除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外,还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常用药物包括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达沙替尼片等,通常需要根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体重,以及年龄等因素,将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2、伊马替尼:属于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较于其他药物,成人更容易耐受,不良反应也较少,患者使用较为安全;
3、尼洛替尼:成人的推荐剂量为400mg,儿童的推荐剂量为每次剂量为10mg,相比较于伊马替尼,副作用较少;
4、达沙替尼:相比较于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在临床上使用更为广泛,可适用于对甲磺酸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
以上药物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的主要药物,除了上述常见药物外,还包括其他药物,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环磷酰胺等,无论使用哪种药物,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使用或停药。此外,在服药期间,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身体状况,有助于医生调整药物剂量,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