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精神障碍可能表现为情绪高涨、焦虑、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社交退缩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1.情绪高涨
当个体经历应激事件时,大脑中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会释放异常增多,导致情绪高涨。这种情感反应可能表现在面部表情、言语活动增加以及自我感觉良好等方面。
2.焦虑
应激性心理因素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引发焦虑。焦虑通常伴随着对未来可能出现威胁或危险情况的担忧,还可能会出现心悸、出汗等生理反应。
3.睡眠障碍
应激状态下,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睡眠质量,使人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失眠可能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一步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4.认知功能下降
长时间的压力应对可能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受损,信息加工速度减慢,从而引起认知功能下降。具体表现为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等。
5.社交退缩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使个体感到疲惫不堪,缺乏自信,因此会选择回避社交场合以减少人际交往带来的额外压力。这可能导致个体变得内向、沉默寡言,甚至害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针对应激性心理障碍,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师面谈、心理评估测试或者脑电图检查。治疗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常用抗抑郁药有舍曲林、氟西汀等。建议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