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职场动态

美国毕业生:在中国工作

2009-08-14 01:25:0039健康网社区

  对于面临国内失业率接近两位数的美国大学毕业生而言,上海和北京正逐渐成为新的乐土。甚至那些对中国了解甚少或一无所知的人也跃跃欲试。吸引他们的是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低廉的生活成本和规避刚开始职业生涯时通常需要缴纳的各种费用。“最近几年,我看到年轻人纷纷拥入中国工作”,“亚新科工业技术”创始人杰克?潘考夫斯基说,“我1994年来华时,恰逢美国人前往中国的第一波浪潮。如今的这些年轻人是第二波大浪潮中的一部分。”   

  2007年毕业的史蒂芬斯就是最近这股大浪中的一员。两年前,他决定接受上海一家教育旅游公司的暑期临时工职位。“那时我对中国一无所知……人们认为我来中国简直是疯了。”经过在非赢利机构和一家大型公关公司的历练,如今他已精通普通话并成为北京一家网络游戏公司的经理。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华生活的麦肯锡公司合伙人乔纳森?伍伊泽尔(华强森)表示,同几年前相比,他眼看着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来华,为风起云涌的创业潮推波助澜。“如今中国有大把的实践机会……年轻人乐意前来并尝试新事物,”此外,中国经济更适合创业者和求职者。2006年毕业的萨拉贝茜?波尔曼两年前来到北京,获得了一份在她这个年龄很难在美国找到的工作:一个现代舞团的节目部主任。   

  潘考夫斯基表示,许多中国公司正寻求英语是母语的人以帮他们在美国市场运作。他近期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商业银行,尽管并没公布任何招聘信息,却收到60多份求职简历,其中1/3是希望来华工作的美国年轻人。即将进入大三的麻省理工学生佐姆尼尔正在该银行实习,“由于美国环境日趋艰难,我开始考虑其他地方的机会。”   

  许多年轻人表示,在中国工作的巨大吸引力之一是他们有机会在职位升迁方面能跨越一到两级。波尔曼说:“毫无疑问,中国对开创职业生涯是极好的地方。回美国,我只能在公司担任实习生或在林肯中心售票。”对另一些人来说,如23岁的詹森?米修姆,中国解决了创业的现金难题。2008年从哈佛大学获得生物学学位后,米修姆到中国学习语言。其间他开始创办一家学术咨询公司,为希望赴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服务。“我之所以还留在这里都是中国的错”,他说,“这里创业的成本太低廉了”,他说只花了相当于1。2万美元的储蓄。   

  华强森表示,在中国的工作经历并非回到美国后就能获得好工作的自动门票,但能在中国表现突出是职业经历中的宝贵一笔。

(实习编辑:闫莉莉)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