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懂欣赏的人更健康
受访专家: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汪 冰
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 王国荣
早在400多年前,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就曾用一句名言点明欣赏的好处:“懂得欣赏的人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近日,美国佐治亚大学家庭研究中心艾伦·巴顿博士等发布的研究结果则显示,懂得互相欣赏的夫妻,离婚率更低,婚姻关系更稳定。事实上,懂欣赏的好处还有很多很多。
很多人患有“欣赏乏力”
“欣赏是一种心理活动,指人们将目光或注意力放在美的、有意义的人或物上,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赞美是其外化的表现形式。”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欣赏风景、艺术等事物的行为越发普遍,但欣赏他人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指出,现代人对跟自己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容易产生欣赏心理,但对家人却吝于表达。王国荣举例说,孩子考了94分,家长只会说“再努把力,考100分才行”,却不愿肯定孩子已经付出的努力;结婚多年,夫妻间不再懂得欣赏,妻子洗碗时不小心将碗打碎,丈夫只会说“怎么总是毛手毛脚”,却不肯欣赏、赞美妻子做家务付出的辛劳…… “很多人即使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也从未表达过欣赏。”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表示,他常在讲座中建议听众,回家后向家人表达欣赏,但听众总会犹豫再三,理由是“家人一定觉得特别奇怪”。汪冰认为,这种犹豫一是说明他从没这样做过,二是反映出人们“欣赏乏力”,不知如何吐露心声的窘况。“对存在利害或竞争关系的人,说欣赏则更难。”迟毓凯说。
国人缺乏欣赏之心,汪冰认为,这首先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人们自古讲究“三省吾身”,习惯寻找自己的不足,对他人也会“一视同仁”,放大对方的缺点;其次,迟毓凯指出,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竞争意识早已融入国民血液,导致人们排斥性太强,欣赏意识较弱;再次,“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是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孩子在成长中若没得到过家长、老师、同龄人的欣赏,则很难明白为何、如何欣赏他人。
汪冰强调,客户关系、领导和下属间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欣赏”,即为了行个方便或促成合作,说些言不由衷的恭维话。严格来讲,这种出于利己考虑的“欣赏”并非真正的欣赏。一旦将“欣赏”和“恭维”绑在一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们表达欣赏的意愿。
强身健体,心情愉悦
欣赏他人是种心理活动,而它带来的好处却不局限于心理方面。
增进感情。“欣赏是促进人际关系良性发展的润滑油。”汪冰说,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有一个“情感账户”,欣赏、赞美对方,就是往“账户”里存钱,增进感情;指责、批评对方,就是从“账户”取钱,冲淡感情。感情是融洽还是紧张,关键看“情感账户”里余额充足还是短缺、透支。王国荣表示,如果家庭成员相互欣赏,也更利于家庭的团结和幸福。比如,面对打碎碗的妻子,丈夫只需说:“你洗了一年的碗,才打碎1个,要是我早就打碎10个了”,妻子的懊恼、烦躁便会烟消云散。
强身健体。汪冰指出,当你感到欣赏带来的快乐,身体就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和内啡肽,两种物质不仅让你精神振奋、更加快乐,还有镇痛、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从而强壮体格,减少患病风险,甚至延年益寿。
心情愉悦。王国荣表示,当我们学会欣赏他人,意味着我们拥有了积极的心态,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从而产生欣喜、欢快、幸福等正面情绪。由衷欣赏的人数越多,这些美妙的感觉也会没有上限地增多。 减少冲突。我们身边存在不少矛盾和冲突,在王国荣看来,学会欣赏和道歉可以缓解,甚至化解它们,避免问题升级。“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了,社会风气也会更积极向上。”
六步习得欣赏的智慧
懂得欣赏他人是一种理解,一种气度,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专家建议,学会欣赏应从以下六个步骤做起:
第一步:欣赏自己。作家三毛曾说,一个不会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汪冰非常认同,他指出,欣赏他人应先从欣赏自己开始,了解自己的优点,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第二步:过滤敌意。王国荣指出,抱怨、嫉妒、仇恨全部来自敌意,而敌意往往源于用主观色彩、个体经验判断问题,过滤敌意需要跳出旧有模式看待问题。善意才是欣赏、赞美别人的源泉。
第三步:接受别人。王国荣说,每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的复杂集合,欣赏他人需弱化其缺点,放大其优点,承认自己的错,免除别人的错,积极看待对方行为,哪怕是不喜欢的行为也要看到好的一面,创造欣赏的可能。
第四步:推销对方。汪冰说,接纳生活中那些让你头疼的人并非易事。遇到障碍可以试试以下方法:老天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把这个人卖掉,为了尽快脱手,你会怎么推销他?这个人减去缺点,还能写什么“卖点”?思考一番,对方或许并非一无是处。
第五步:多去表达。欣赏的习惯需要慢慢养成,可以先从身边人做起,每天向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欣赏。如你不愿当面表达,可使用间接方式,比如发个信息、邮件,或写个卡片、字条。值得提醒的是,赞美要有依据,而非套话,建议用陈述句表达,少用些形容词。
第六步:坦然面对。你赞美他人后,有人觉得你真诚,也会有人觉得你虚伪,对此不必过于在意。要知道,让所有人都喜欢是不可能的,选择真诚,哪怕受伤,仍利大于弊。
最后,汪冰提醒,欣赏虽然可能带来积极变化,但绝不能把它当作技术或工具来用。欣赏应是简单、美好、非功利性的事,简单说就是“只想赞美,不为别的”。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