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密热门话题

探索情绪的秘密 中国人不善表达喜悦

2014-05-08 01:03:14心理月刊

  有些情绪会被认同:由于某些重大事件而引起的集体的快乐或悲伤,比如中国赢得奥运会主办权时的狂欢,或东南亚海啸那样的灾难。还有电影,走出《泰坦尼克》的放映厅,你可以落泪,但失去亲人的你却很难在办公室哭泣。这样做的好处是,情感一旦减弱,受到调节和控制,份量就变轻了,会让你感到某种精神上的“舒适”;但是,这样做的坏处也很大,因为不能尽情表现我们的真实情绪,我们会感到遗憾和失落。表里不一无疑会伤害我们。

  情绪的用处

  情绪是有用的,在个体和物种的生存中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从达尔文开始,我们就知道所有的生物——人类和动物,都是生来就拥有与自己的同类相同的情绪,让他们可以凭借本能反应,来适应复杂的处境。换句话说,不顾一切地控制我们的情绪,会让我们的生命陷入危险的境地。

  恐惧,从洞穴时代开始,对于那些知道如何战胜它的人来说,就是一服兴奋剂。它会提醒我们危险的到来,让血液流向腿部,让我们做好逃跑的准备。同时,身体在一刹那突然不能动了,这个时间恰好让人决定是否应该躲藏起来。

  愤怒,它的名声向来不好听,人们总是把它与暴力混为一谈。事实上,它可以释放出很多荷尔蒙,比如说肾上腺素,让人做好进攻的准备。此外,它也表明我们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从而吓退对手,不用诉诸暴力。

  忧伤,让刚刚经历分离痛苦的人回归自我,用一点时间与过去告别。“眼泪中的紧张激素是血液的十倍”,神经学研究员思沃说。也就是说,哭泣是一种最为自然的发泄痛苦的方式。

  喜悦,不仅让人陶醉,还是天然的抗抑郁剂,帮助产生快乐激素,让人充满热情地完成繁重的任务。喜悦就像一块磁铁,将别人吸引到我们身边,也让我们打开心扉与人分享。更好的是,我们现在都知道笑是有治疗功效的。事实上,免疫力和情绪有很大关联。喜悦和快乐能够加强人的免疫力,而恐惧、忧愁、痛苦和紧张则会减弱免疫力,降低我们对病菌和病毒的抵抗力。

  情商帮助职场成功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多把精力放在研究理智思维上,忽视了对情绪的研究,低估了情绪的作用。这是因为,情绪产生于我们还是爬行动物时所形成的原始大脑,然后才转移到负责思维的大脑。科学家们还发现,纯粹的理智是不存在的,理智需要情绪的滋养。

  神经科医生达马修证明,如果我们只是学习,而没有深刻的感受,这样的学习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一个“情绪冷漠”的人无法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精神医生塞胡尼克则认为,由于理性的发展,人们学会了不再相信自己的冲动、直觉、情绪……可是,对于人类而言,没有单纯的感知,别人的每个话语、动作、画面、味道都会立即被我们的情感功能阐释。假如没有情绪,我们就变成了机器,我们的生活也将是黯淡无光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就像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所说的那样。

  情绪反应还被用在人际交流上。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他微笑,叫喊,他的父母理解了他的意思:“他很高兴,他饿了……”以后,小婴儿就会有意运用表情来传达信息,并且控制环境。心理学家伊克芒认为,情绪反应是一种坐标,每一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推测别人的想法,这样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理解别人,也让别人理解自己。

  按照情绪智力理论的创使人丹尼尔·戈尔曼的说法,一个人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他的情商(EQ),而不仅仅是智商(IQ)。通过长时间调查,他用不少证据表明,在职场中,胜利者并不一定是那些高学历者,而是那些在人际关系方面得到肯定的人,他们有能力认识、分析、掌握自己的情绪以及别人的情绪。当他们面对困难需要帮助时,他们能立刻得到。但是,一个情商有障碍的人需要等上好几天才能找到办法。

  中文缺乏表达喜悦的词汇

  我们的情绪反应还受到我们所处文化体系的影响。“关于情绪的词汇,比如喜悦,英文中有大量的词表达这种感受,中文里则少很多。相反,中文里关于克己、忍耐的词汇却很多。”心理学家宋国萍把她的发现同记者分享。这个有意思的观点表明,我们认识情绪的层次不够分明,在我们的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仍然是压抑自我。

  宋国萍强调,在心理学中,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情绪就像钟摆,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分占左右两边。如果压抑了负面情绪,正面情绪也没有办法存在。情绪应当被管理,而不是被压抑。因为我们越是否认自己的情绪,它们就越是肆无忌惮地压迫我们。

  愤怒如果不被表达出来,可能会转而发泄到自己身上,或是变为对别人的怨恨和猜疑。“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的情绪,记忆是无法消除的,” 研究员杜克斯提醒说,“大脑皮层会将其掩盖,但不是 抹掉。”所以,这些情绪还会随时出现,以新的面目,比如恐惧症,嗓子堵,偏头痛,抑郁,或者空虚的感觉。这种空虚要用暴饮暴食来填补。

  此外,情绪的语言之所以那么难以破译,是因为它带有欺骗性。强烈的快乐可能隐藏着哀伤,厌恶的背后可能是喜欢。弗洛伊德指出,这是潜意识在“努力工作”。

  为了让我们的内心坦然自在,一些情绪会被压抑、转移,或投射到他人身上,或转变成相反的情绪,避免被人看出这些情绪原本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一个丧夫的妻子,她的悲痛可能通过极度的兴奋表现出来;有些人大笑是为了不被哀伤淹没,喜极而泣的情形也很常见。

  所有这些针对情绪的自我防御机制让我们身心俱疲。最后还没有什么效果。我们可以装出大笑,假装愤怒,能够欺骗自己的情感一时,但是真实的情绪最终总会表现出来。

  我们从来都不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幸好,只要经过一些训练,我们就可以避免那些破坏性的情绪宣泄。一旦情绪表达的渠道畅通了,情绪就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盐。

  情感脑:掌握情绪的精灵

  你踩到一条貌似毒蛇的条状软物,你迅速地跳起来;稍后,你认识到,这不过是根枯树枝,不用躲了。你为什么会跳起来?那是我们的情感脑率先做出了反应,它让我们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为什么又不跑了?那是我们的认知脑判断出这个东西并没有危险。于是你的身体在紧张的“战斗—逃跑”反应中松懈下来。

  情感脑负责感性,引导我们与自己的经验、情绪和身体在一起;而认知脑负责理性,让我们更理智地达到目标。我们的这两个脑就像一对好朋友,既分工又协作。当然,它们有时候也打架。它们的合作与协调,对我们的身心平衡非常重要。如果情感脑压过认知脑,我们就会特别“情绪化”;认知脑压过情感脑,我们就会失去可贵的直觉,甚至难以做出决定。当它们之间不合作时,我们就会出现情绪障碍。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