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曹浩专栏

人际沟通,怎样才更有效?

2013-11-12 00:21:0439健康网

  网友成飞扬的提问:

  我对处理人际关系特别不自信,经常不知道怎样和他人交流。在周围的朋友,同事,亲戚看来,我好像说话做事都不那么招人喜欢。曹老师,请你分析一下人们经常存在的错误的说话方式有哪些?怎样才能更加合理的表达并且应对人际交往当中的冲突?

  本期主持人:曹浩【曹浩专栏】

人际沟通,怎样才更有效?

  曹浩,心理专家,擅长婚恋、情感。【我要向专家提问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能够自由自如地和他人交往,而一些人呢?却恰恰相反。这一切其实都和正确的沟通方式有关。下面,我就来举一些例子,说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的沟通方式,以及怎样来调整。

  首先,不预定假定问题,让彼此的冲突更少。在与他人对话时,你也许会说这样的话“你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面对这样的语言,对方委婉一点可能会说“谁说我有问题?”激烈一点的会说:“你才有问题!”或者你会质问对方“请告诉我实情!”对方则会反驳到:“你哪只耳朵听到我说谎了?”沟通中的许多冲突就是这样产生的。

  那么,怎样克服这样的恶性循环呢?这就要求你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急于做判断,多想想事情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多用“是不是”疑问句来代替预先的假定。比如,上面的问题中就预先根据自己的想法假定别人“有问题”或者对方在“说谎”。

  其次,少用“应该”,多用“希望”。人们经常会用“应该”这个词,但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说这个词时,他的内心在表达什么。“应该”意味着一种理想状态,我应该是受人欢迎的,孩子的成绩应该是好的,我的丈夫应该是爱我的。很多时候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是不是”的问题。

  说太多应该表明你有很多理想化的想法,那样你就更容易失望,你也总会发现有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进而也会让你更加抱怨生活和周围的一切,开始不信任周围的人。如果你对别人老是说“你应该怎样”,只会让别人对你这样喋喋不休的抱怨心生怨烦。生活当中没有那么多的应该,你不能要求别人一定会怎样,这种“应该”的心理也会严重影响你与他人的沟通。你只能希望别人怎样,下次当你想说应该的时候,记住请换做“希望”。

  再次,尽量避免说“为什么”。“为什么”这个词是一个非常有用,但意义却很微妙的词,它可以帮你了解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但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为什么”这个词很多时候听起来会含有一定的批评意味。比如你对别人说:“你为什么那样做?”对方很可能会回答你:“怎么,我不可以那样做吗?”心里还可能产生“你管得着吗?”这样的想法,你们还可能因为一句“为什么”而产生冲突。

  那么,如果你想知道对方做事的动机,又想不包含指责的意味,应该怎样做呢?答案是换个词,用“如何”来替换“为什么”,“如何”听起来比“为什么”客观很多,几乎不含有任何感情色彩。比如你可以问对方:“你是如何决定那样做的?”虽然跟用“为什么”一样都是询问对方做事的动机,但区别在于,“为什么”有指责意味,而“如何”只是好奇。

  然后,不要因为过度推论让别人觉得你无理取闹。人际关系中有个晕轮效应,也就是对方的少数突出特征会影响你对这个人的整体判断。这其实就体现了人们心里的一种常见误区,就是人们容易过度推论。晕轮效应表现在很多方面,当然也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

  比如,也许你听别人说过,或者你自己也说过这样的话“你总是不接我电话”,其实别人总是不接你电话是不可能的,不然你们早就交往不下去了。想想你因为最近忙有几次没接别人的电话,别人这样说,你是不是觉得很冤枉呢?这样说固然可以体现出对方想联系你的迫切心理,但有时候也会给别人无理取闹的感觉,更好的说法应该是“这是你这周第三次没接我电话了”。

  此外,打断连接,重现开始。有时候如果双方在一个问题上争执不休,也许较好的办法就是先不要讨论这件事,转移注意力。例如:一位客户在喋喋不休地抱怨着公司的服务。“你去过天安门吗?”销售员小玲冷不丁这么一问,客户一愣,中止了喋喋不休。小玲接着说:“那里的广场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野十分宽阔,还有……”最后,再引到想要表达的事物上来。

  通过打断连接,可以让客户在惊愕之余停止抱怨。同时,通过打断客户原有的连贯思维,将你的信息导入他的潜意识里,让他体会你说话的情景。当然,在使用打断连接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时机和对象,以免给对方造成你不在乎他的感受,从而影响到彼此之间的交往和合作。

  最后,在柔软的环境下不容易起冲突。容易与他人起冲突的人性格都比较“硬气”,而那些不容易和他人起冲突的人性格则比较“柔软”。心理学研究发现,接触柔软的事物会使人的脾气也软下来。因此,如果你害怕和对方沟通的时候起冲突,就可以选择一些周围有柔软物体,或者可以接触到柔软物体的地方。

  比如,坐着时可以选择沙发上或者坐在柔软的床边,站着时可以选择站在柔软的地毯上,或者选择在对方穿着比较柔软舒适的休闲装时沟通。在这时与对方沟通,你们之间起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

  当然,还有很多现实沟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上面我举的一些例子只是抛砖引玉而已。更多的社交技巧还需要你在实际交往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祝你有一个愉快的人际关系!

  《心理问答》栏目:即帮助网友解决诸如心理情感、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并实现专家与网友的直接互动。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心理问答专区http://xl.39.net/xlFAQ/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