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2%的人不知道邻居的名字、职业等基本信息;虽然有52.32%的人表示,邻居见面会主动打招呼,但多数仅限于打招呼或微笑示意,只有31.13%的人遇到事情会互相帮助,与邻居成为朋友的只占3.3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告诉记者,该调查真实反映了当下社会的邻里关系。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的建筑格局发生了变化,院子少了,高楼大厦多了,人们逐渐被禁锢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精力也更多地转向了追求物质利益。
“邻里关系淡漠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夏学銮说,邻里关系的淡漠加重了社会的冷漠,对中老年人的伤害更大,容易加重他们的孤独感,由此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最近,韩国媒体曝出的独居老人自杀、孤独死事件,就是邻里关系冷漠的直接后果。
本次调查显示,62.25%的人渴望改善邻里关系,仅有6.91%的人表示不渴望,29.49%的人对此无所谓。问及不与邻居交往的原因时,位居首位的是不知道和对方说什么,占34.31%;33.47%的人则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沟通平台和机会。
如何走出与邻居交往的第一步呢?48.1%的人认为互相借东西、楼道里帮忙提东西等小事能改善邻里关系,19.72%则期待社区多组织活动,还有部分人建议平时多串门、节日互送小礼物等。
对此,夏学銮建议,一是选择年龄相仿的邻里交流,彼此的兴趣爱好较一致,共同话题也多;二是多聊些日常话题,如天气、商场促销活动、孩子教育等;三是谨慎登门拜访,要在跟邻居有一定的接触,信任已建立的基础上再登门拜访。现代人防范心理较强,在不太熟悉的情况下,最好别选择互送饺子、衣服等方式。夏学銮 还表示,加强社区建设是让大家熟悉起来的最佳方法,建议社区或物业在节假日多搞些活动,如茶话会、书画比赛、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等。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