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遭遇过这样的情景:坐在公交车、咖啡馆里,明明想安静地想想事情、听会儿音乐,可身边却有人拿着手机,大声打电话。他们语气、动作都很夸张,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猛拍桌子,弄得旁边的人不想听都不行。
致力于电话使用情况调查的美国研究员赛迪·普兰特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形象的名字——“演戏式通话”,专指那些打电话举止夸张,像演戏一样的行为。他们就像把手机当成道具,一到人多的地方就开始卖劲的表演、“吆喝”,希望能够吸引旁观者的关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可能属于一种“表演型人格”,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多变、感情外露,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而且天生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甚至不惜通过一些夸张的表情、过分的举止达到目的。
事实上,碰到这样的人并不奇怪,作为旁观者而言,我们不妨化被动为主动,把“骚扰”变成“沟通”。一方面“顺其自然”,既然他们需要关注,不如主动和他们聊上几句,比如夸夸他的手机、穿着打扮等,帮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地方,而不只是打电话;另一方面可以“将计就计”,把这种“表演”当作生活的点缀和乐趣,从中挖掘一点笑料。而对于“表演式通话”的本人来说,则可以“因势利导”,把这种特点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比如参加话剧团、合唱队,让自己的“能量”得到升华和完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李岳玲)
(责任编辑:周菌)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