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感影响心理
人们的心理感受和空间感受是相对应的。我们总喜欢借用空间上的方位词来代表一些褒义或贬义。我们瞧不起向下流的水,立志要争个上游;讨厌小气,喜欢大方;认真叫仔细,马虎叫粗心……但是上下、大小、粗细这些词语都是无辜的,它们并不存在任何高低贵贱,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之所以要用这些方位词来表达积极或消极的感受,是因为我们对这些空间方位更熟悉,比如,在三四个月的婴儿时期,还不懂得语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能够理解上下大小这些概念了。分析这些具体的空间概念比分析我们的内心感受要容易得多。因此这些空间上的概念也促进了后来对抽象语言的理解和学习。抽象的内心感受需要借助具体的空间方位概念来表达,不知不觉中,这些空间的距离也影响了我们内心的感受。
有的人不把屋子收拾干净就不能安心干活,因为心里好像也随着乱糟糟的屋子变得烦躁不安,随着房间的整洁有序归于平静。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计者本来一定是想用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为用户营造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是它无法改变用户的习惯,还是有人喜欢把桌面上铺满各种图标,尽管自己看着都觉得烦乱。
有些人本能地发现了空间杂乱对心理的影响,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人们就会利用这一点。有人忽悠你去旅游,散心;还有人怂恿你买车买房,换一个更宽敞的空间,别再挨挤了,这对你的身心都不好。但心理学家Boroditsky要做的是证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不只是人们的“心理作用”或者商人骗钱的花招。他发现,如果一个积极词汇写在屏幕的上方或者一个消极的词汇写在屏幕的下方,人们对这个词汇的反应会更迅速。相反,如果把消极词汇写在上方而积极词汇写在下方,人们的反应则会比较迟缓。这说明人们将积极的词汇和“上”这个方位联系在一起,而将消极的词汇和“下”这个方位联系在一起。同样,人们在描述权力关系时,运用垂直方位概念比水平方位概念更容易让人理解。汉语中有上下级、上访、上贡、下乡、下基层这些词,说明中国人的思维中,权利是垂直方向的概念。
物体之间的距离左右着心理感受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Lawrence E.Williams和John A.Bargh继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请了一群大学生,以检测新考题的名义,让他们按照指示,在坐标纸上画出对应的点。这些坐标指示对应的点可以分为3类:布点比较密集、布点比较稀疏以及点的分布不密不稀。然后,心理学家再以考语文的名义,让刚才的被试者看一段事,并给这件事的可笑程度打分。他们发现,刚才画过“稀稀拉拉”的点的参与者觉得故事最可笑,相反,画出的点“密密麻麻”的那部分参与者觉得故事最不好笑。也就是说画过“稀稀拉拉”的坐标点的参与者比画过“密密麻麻”的点的参与者的“笑点”要低,前者更容易发笑。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