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艾滋病和“恐艾症”的几种可能
在这个性观念越来越开放的时代里,性传播疾病已经成为一大社会痼疾,这是医学目前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在远离艾滋病和“恐艾症”方面,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沈家宏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性生活做好防护
通常我们认为只要不“乱交”,是固定性伴侣就不会感染艾滋病,但根据近几年临床病例看,固定性伴侣更容易使人放松警惕,少用甚至不用安全套。“性传播途径增多意味着性生活应该尽可能使用安全套,因为你不知道你的伴侣是否被感染。”统计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艾滋病携带者的家属会被感染,而他们并非全部是有多个性伴的人。
2、拒绝多个性伴侣
多个性伴侣容易感染艾滋病与个体在多个性伴侣交往中感染性病分不开,个体在患上性病后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若性病患者的皮肤粘膜有炎症或溃疡,性交时爱滋病病毒就容易进入体内。即使无破损或溃疡,也可因刺激生殖器部位的免疫反应而使爱滋病病毒较易传播。此外,爱滋病病毒感染者如同时患有性病,通过性传播艾滋病毒的危险性可比HIV感染者高3~5倍。
爱滋病是一种通过性等多种特殊方式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因此,沈家宏也提醒:性伴侣越多,感染HIV病毒的几率越大。
3、不拒绝排斥心理干预
“恐艾症”表现为与现实不相称的担忧并表现为社会行为的紊乱,心理干预先是给他做心理治疗,再适时开些抗焦虑药,用以缓解、排除内心的疑虑,进而帮助来访者澄清情绪困扰,质询患者认知偏差,帮助其客观评估自身状况(包括风险水平、躯体症状、情绪与行为冲突等),学习有效管理情绪,恢复社会功能。
专家简介:
沈家宏: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心理家庭、婚姻治疗师、心理治疗督导师。系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客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职业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组高级考评员、广东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心理咨询师高级培训师、广州市共青团12355特聘心理咨询专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约专家、《孩子宝贝》杂志特聘心理专家、广东省人民电台新闻台“关爱成长热线”特约心理专家。擅长于婚姻、家庭和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责任编辑:龚艳丽)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