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性格塑造

心理期望过高引发孩子情绪问题

2010-12-17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爱,有时也会成为一种伤害。”在昨天举行的第三十期院士专家讲坛“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分析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现其中很大因素与家庭生活有关。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因情绪问题求医的孩子逐年增多,近几年已占到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据杜亚松观察,这其中很大原因来自家庭的过高期望、过度呵护。“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第一位的是家长,第二是老师,第三是孩子自身,第四才是医生。”杜亚松说,“家长对自己的言行要有所警醒,对自己的角色要有正确定位,不要让爱伤着孩子。”

  错位的“妈妈”

  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很多时候孩子在家里却看不到妈妈。他们看到的是居高临下的“家长”,是释疑解惑的“老师”,是嘘寒问暖的“保姆”,是背地里翻抽屉、查QQ的“警察”。“这是常见的家庭角色混乱。”在杜亚松看来,“妈妈”应该是能够理解孩子、能提供及时帮助的人。

  缺失的“爸爸”

  爸爸挣钱养家,妈妈管教孩子,是很常见的家庭教育模式。近年来全职妈妈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似乎养育孩子就是妈妈的责任。在门诊,杜亚松接待过不少焦虑不安的全职妈妈,她们常因管教不好孩子而受到丈夫的指责。“其实,并不是爸爸真的忙得顾不上孩子,这还是理念上出了问题。”杜亚松呼吁,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亲的回归。

  让人不知所措的双重束缚

  孩子放学回家,妈妈心疼地说:“累了吧,吃个苹果吧。”孩子甩下书包正准备放松一会儿,妈妈又问:“今天功课多吗?要抓紧啊。”孩子只好放下苹果拿起书包去赶作业。

  爸爸严肃地对儿子说:“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而等儿子有了自我选择,爸爸又话锋一转:“照我说的去做。”

  一边是无微不至的呵护,一边却是无处不在的压力,很多父母不知不觉中的矛盾言行让孩子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严重的可能发生心理偏差,甚至最终导致精神分裂。

  让人缺乏自信的心理虐待

  3岁的孩子看到妈妈下班回家很兴奋,热情地邀请妈妈一起玩小汽车,但忙碌了一天的妈妈不耐烦地说:“妈妈有事,你自己玩吧。”

  8岁的小女孩拿着刚洗干净的小手帕向爸爸炫耀自己的能干,爸爸不屑一顾地回答:“哟,长这么大才会洗手帕啊?”

  这种家庭里经常可见的亲子对话,在杜亚松看来就是“心理虐待”,它的危害与“棍棒下面出孝子”的躯体虐待不相上下,“忽视、嘲笑、讽刺,足以把孩子宝贵的自信心轻易摧毁。”

(实习编辑:梁子豪)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