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学术前沿

“尖子生”易因心理高压厌学

2010-12-09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和前几年相比,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少儿门诊中关于厌学或者恐惧学校的求诊量从绝对数和比例上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这种情况,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知音心理咨询中心、12355青少年心理干预热线等也大同小异,部分“尖子生”成为其中因高压力而厌学的心理群体之一。

  评判标准单一

  易致心理亚健康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少儿门诊卞倩医生表示,五年前,在少儿门诊中,因厌学求诊的比例大约是两成左右,现在大约上升到了三成。

  尖子生在学校中往往承受了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压力。哈佛大学曾经对本校的学生进行过一次研究,结果显示约有六成的受访学生抑郁指数偏高,说明他们的压力较大。市精神卫生中心少儿门诊程文红医生表示,优秀学生往往对自己有更高的期望,他们感受到的来自学校的学习压力,来自同龄人的竞争压力都高于一般学生,同时,一些尖子生往往本身的成就动机也更大,这些因素都容易构成高压力——使他们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而在中国,一些家长和周围人对尖子生的评判标准只有一条:学习成绩。有时,别人愿意和尖子生交往、看重他的原因就是成绩。一旦成绩掉下来,周围的人看他的眼光就不一样了。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尖子生的心理落差。

  三个学期

  学生最易厌学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陈默接受采访时说,学生在三个阶段特别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第一个是小学五年级,这个阶段,许多家长会让孩子上补习班,在课堂之外“加餐”学习很多知识,瞄准名牌初中发力,再加上学校功课增多,容易让学生对未来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现在就这么苦,以后进了中学,不是压力更大吗?熬到何年何月才是个头啊?第二个阶段是初二下到初三上学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华东师大、知音心理咨询中心等都显示,初三学年刚开始的那一个月里,时不时就会有因为孩子不愿意上学而焦头烂额的父母来求助。而这些孩子中,成绩优异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心理专家表示,除了长期积累的原因外,这些孩子当时已经到了焦虑过度的状态。第三个阶段就是高三下学期,每年的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就是高三生心理咨询的小高峰。这时,不仅本市,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求助的家庭也为数不少。

  竞争心理失衡

  害怕对手超越

  初三的小洪(化名)前些日子做出了让父母费解又痛心的举动,她为了不去学校读书而与父母争执,情急之下,吞了铅笔芯。被送到医院抢救后,小洪脱离了危险,但是她依然不想去学校。

  在心理咨询师的介入下,小洪终于吐露心声,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要求她做最出色的那一个。得了一个五角星回家,父母不会先想到表扬,第一句话必然问“别人得了几个”,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她超过别人,要做最闪亮的那个孩子。一路成长过来,小洪就生活在不断学习竞争、适应竞争的状态下。她确实很努力,也做到了大人眼中的优秀,但是小洪对心理咨询师说:“他一直是我的竞争对手,我有时候超不过他,真想杀了他。”说出这种惊人之语的小洪没有实施伤害别人的行动,但她脑海中紧绷的橡皮筋无法摆脱,对学校、对竞争的厌倦和恐惧令她反感上学。

  陈默表示,这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尖子生中,大部分都是父母自己学历较高、收入较高的人群,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是优秀者,希望为孩子创造优质的教育环境,让孩子站在高起点上,才能达到更高的标准。这种不自觉地教育方法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一颗种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和超越。

  要成为“尖子生”,就得不断超越别人,不断和别人竞争。但现实是,你不可能永远是前三,因为换了环境,总可能有人比你更好。所以,在这种理念下成长的孩子,在没有遇到打败自己的对手前,心理状态尚属平衡,一旦遇到强劲对手,就很容易溃败。而“不能面对失败”这种特质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人生路上有的是坎坷挫折,即使学生时期一帆风顺,走上职场因为不顺心而引发行为、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也相当大。

  要做“吸铁石”

  避免“拉橡皮筋”

  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学英语、学拼音,号称赢在起跑线,而这种从学龄前就开始“拉橡皮筋”的做法在心理专家眼中是得不偿失的。“要教孩子成为‘吸铁石’,他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大。”陈默说。

  所谓吸铁石,就是说教孩子从小学习关心、帮助别人。比如幼儿园期间,就可以启发孩子,班里哪个小朋友爱哭,他是不是需要帮助,你可以劝劝他……当孩子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会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很大,这有利于培养他的自信,在遇到困难时不容易退缩的品质。

  而这样的吸铁石孩子,我们也时不时能在学生中发现。如果深入探访,就会发现,他们的父母,无论学历高低,都会对孩子“帮助别人”这一行为给予欣赏,父母的正面反馈能够激励孩子在这方面更加努力。

  此外,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幼儿园、学校往往忙着学知识、学本领,真正沟通玩耍的时间并不多,但同龄人是孩子成长的养分。因为同龄人相处其实就是学习处世之道的最好机会,很多孩子和同龄人搞不好关系,父母认为这没什么关系,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实孩子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能够培养比书本上更鲜活的能力。

(实习编辑:梁子豪)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