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学术前沿

剖析:80后缘何热衷当剩男剩女

2010-10-21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英国结婚人数已跌至近150年来最低;美国“单身文化”上世纪90年代就已进入成熟期;法国每三户人,就有一户是单身;德国柏林独身人口达到54%;日本30—34岁男青年未婚率为47.1%,女青年为32%;韩国正式宣布进入“单身全盛时代”;在中国,“我们只恋爱,不结婚”的口号在80后人群中甚嚣尘上……作为一个维系社会的纽带,“婚姻”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让全球这么多人对她避之唯恐不及?

  全球进入单身时代,生活越方便显得婚姻越复杂。

  单身=自由、特立独行和成功

  “自由,特立独行,成功!单身贵族多么潇洒!”这是德国一则著名产品的电视广告语。据德国联邦人口研究所4月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德独身人数已经上升到39.5%,柏林达到54%。尤根·朵布里茨博士告诉记者,一些德国年轻人很早就立下“誓言”:1/3的年轻女性和40%的年轻男性表示不会结婚;离过婚的德国人中,也有70%表示不会再结婚,甚至连仍然保持婚姻状态的夫妇也流行起“分居生活”:工作时各自住,只在周末团聚。有的夫妻则在同一套公寓里,划分出妻子、丈夫的私人空间。

  英国政府去年统计的结婚数字,是该国自1862年以来最少的一年。今年的预测结婚人数也不太乐观,据说“单身家庭”将高达40%。在日本,国家国情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5—29岁的男青年未婚率达到71.4%,女青年是59%。这只是未婚率,如果算上离婚后恢复单身的人,数字就更高了。

  在更重视婚姻的中国,人们如今也见惯了二十八九岁的“剩男”、“剩女”。过去二十五六岁就为人父母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现在,这样的人像“珍稀动物”一样让人羡慕。据国家权威统计数字显示,早在4年前,上海男性的初婚年龄就上升到31.1岁,女性上升到28.4岁。1992年到2005年间,中国人口飞速上涨,但到民政局登记结婚的人却少了350万,晚婚甚至“不婚”成为普遍现象。

  就像德国那则广告中所说,有些单身者图的就是潇洒。36岁的佳子是日本独身女性的典型代表:收入高,工作忙,独自租住高级公寓,下班后和朋友吃饭,父母叫相亲就一躲再躲,挣得少的男人她看不上,挣得多的男人也不会找她,大多去找20多岁的女孩。年近30岁的中国邹小姐则把婚后生活想象成:下班回家做饭、看电视,然后睡觉,逢年过节回婆婆家,婚后一两年要孩子,从此过着永无止境的孩奴生活,到死才发现没为自己好好活过。“幸福跟结婚的关系并不大。等我老了,就养条狗,让我哥的孩子做遗产继承人。我有自己的工作、爱好和交友圈,这就是幸福。”她告诉记者。

心理健康热点:

  > 抑郁会引发的5个“性”误会

  > 注意!剩女必懂的五大心理启示

  > 卧室揭秘:男性“被迫性爱”?

  > 女人八大暧昧心理排行榜

  > 盘点男人撒谎时的八大心理

  > 心理分析:女性网络的性事

  > 揭秘热衷写性爱日记的那些心理

  > 心理大揭秘:女人也有处女情结

1/2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