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广东省社会转型期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昨日在东莞闭幕。省教育厅思政处副处长刘秋明在昨日上午举行的总结会上指出,我省将会加强中职学校、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并要求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安排4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杜绝“没教师没编制,有教师没课时,有咨询室没使用”现象。
刘秋明说,学校、教育部门不能总是充当“消防员”、“应急员”的角色,“这边压下去,那边又冒起来。”因此,与其将人力、物力、财力花在应对突发事件上,不如用在预防预警方面。据其介绍,在中小学校园,心理专职老师、心理课课时、教学有效性,三者缺一不可。中小学每学期至少要上4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每月至少1次),必须杜绝“没教师没编制,有教师没课时,有咨询室没使用”现象。
广东省教育学院教授王小棉也指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重要的老师,问题家庭不一定产生问题学生,但问题学生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她说,对于城市大量存在的“精神留守儿童”,其他任何关系都无法取代亲子关系,童年阶段父母陪伴的缺失,会导致青少年对自我价值不认同、自信心不足。因此,她强烈建议家长们每周至少花一天时间,每天至少15分钟去陪伴小孩。
(实习编辑:卢晓平)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