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胃肠炎可能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胃肠炎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肠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一、原因:
1、刺激:由于胃肠炎患者的胃黏膜充血、水肿,胃肠黏膜可能会出现糜烂,局部血管在外力刺激下,可出现破裂、出血的情况;
2、胃酸分泌过多:胃肠炎患者可由于炎症刺激,使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肠道黏膜受到损伤,易出现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的情况;
3、胃肠动力不足:胃肠炎患者可由于动力不足,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现象;
4、其他:当胃肠炎患者饮食不当,或者是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均可刺激胃肠道,造成局部黏膜损伤,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
二、治疗:
针对胃肠炎患者出现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应先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对于糜烂性胃炎患者,可遵医嘱应用黏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胶囊等,以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抑酸药物。如果是胃溃疡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可遵医嘱应用抑酸药物,如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若出血量大,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如胃镜下行电凝止血治疗。如果是肠炎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可遵医嘱应用肠炎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卧床休息,禁食,多喝水。
此外,建议胃肠炎患者注意合理饮食,禁止暴饮暴食,尽量少吃肥肉、奶油等油腻食物以及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
按疾病找